放射性脑坏死
颅脑放疗最严重的后期反应是脑坏死,可能导致严重的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放射性脑坏死大多发生在白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包括凝固性和液化性坏死,及相关的内皮增厚、血管透明样变性、纤维蛋白沉积和钙化。放射性脑坏死可能导致进展性脑水肿和占位效应,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甚至手术切除。放射性坏死可能与肿瘤复发相混淆,导致不适当的抗肿瘤治疗。放射性坏死的发病症状包括行为改变(如嗜睡和痴呆症)、头痛、视乳头水肿和癫痫;临床体征和症状通常出现在放疗后2-3年,确诊时间在放疗后9个月-16年不等;症状和体征与放射性坏死的部位密切相关,但最常见的是局部运动功能障碍。
由CT和MRI检查确诊的脑坏死的发生率,来自于一项低级别胶质瘤放疗的随机实验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接受50.4Gy和64.8Gy放射治疗的患者,脑坏死的2年实际发生率分别为2.5%和5%。在对例接受放疗的胶质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放射性坏死发生率为4.9%。放射性坏死的发生风险随着生存期延长和照射剂量增高而增加。辅助化疗与放射性坏死风险增加有关。
从CT或MRI上,通常难以鉴别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因为放射性坏死在MRIT2加权像和增强的T1加权像也表现为高信号。如前所述,利用FDG的PET检查可以区分有活性的肿瘤和坏死组织-。先进的MRI检查技术也有助于区分肿瘤和坏死。在MRS中,NAA在放射性坏死中显著降低,而胆碱和肌酸则有很大差异;高胆碱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而肌酸水平降低通常与放射性坏死相关。总体考虑不同代谢产物比率,可能对鉴别肿瘤和坏死有所帮助。尽管可能会受周围水肿的影响,但弥散加权成像也可以用来鉴别坏死和肿瘤复发。灌注成像技术通过测定rCBV间接评估肿瘤血管形成和血管密度,也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和坏死;高灌注与肿瘤复发相关,而坏死呈现缺血性改变,。尽管如此,rCBV在放疗导致的炎症区域也是增高的。Pruzincová等对与后期放射性损伤相关的先进MRI技术进行了总结论述。
放射性坏死治疗主要是药物或手术。皮质类固醇可能会消除血管内皮损伤并减轻炎症反应。其他治疗,如高压氧、抗凝剂和维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并没有大的试验研究支持其应用。一个值得期待的脑坏死治疗方案是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其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最近一项关于14例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坏死患者的双盲、空白对照试验显示,接受该抗体治疗的患者表现出影像学反应,而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没有反应;重要的是,用贝伐单抗治疗的所有患者临床表现都有所改善。外科探查通常都是必要的,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切除坏死区进行治疗性干预。切除坏死灶减少了占位效应和水肿,可以使得绝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