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左权的四个坐标,其中一个是六万百姓捐粮修
TUhjnbcbe - 2021/3/25 14:34:00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85336.html


  “哪儿的人?”
  
  “左权的。” 
  “左权”首先是一个人名,是一位八路军的将领,后来牺牲在太行山上,他的事迹传遍了多平方公里土地,这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就叫“左权”。左权将军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今天,这片土地上的16万人,无论是填写籍贯,还是张口介绍自己,用的都是将军的姓名。
  
  用将军的姓名当作县名,在太行山上已经67年了(编者注:该文创作于年)。


  
  建筑坐标:6万百姓捐粮修陵园
  
  “左权烈士陵园在陵园街上,陵园街这样走……”9月3日,在左权县城大街上,一位摊主一听记者是外地口音,要去左权烈士陵园,扔下摊子,引着记者走了好长一段路,然后指着一棵比周围建筑高出许多的茂密树冠说:“找到那棵古树就看到陵园大门了。”
  
  确实是棵上岁数的古树,左权县林业局在树旁挂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这是棵刺槐,树龄年。古槐在街南,陵园在街北。“陵园是左权县城最中心的位置,原来是万寿宫,左权将军牺牲后,当地老百姓拆了万寿宫,把最好的地方给了陵园。”陵园工作人员介绍说。
  
  年12月,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到达当时的辽县。年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八路军“百团大战”。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的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开始转移。5月25日,在辽县一个叫十字岭的地方,左权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年9月18日,根据太行人民的请求,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战初期,左权县以平辽公路(现在的省道)为界,分成了两个县,辽西县和辽县。先是辽县更名为“左权县”,年两县合并后,统一叫“左权县”。
  
  年9月,老区人民拆掉县城里的万寿宫,原址上建起了“左权烈士陵园”。
  
  万寿宫清代时是供奉在位皇帝的生祠,正殿中央台子上刻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左权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说。修建左权烈士陵园是左权县政府回到县城后头一件大事,但抗战刚刚结束,政府没钱,左权老百姓开始捐物捐粮修陵园。陵园方面介绍说,捐物捐粮的左权百姓有6万多人,修建陵园用的还是当时拆下的旧砖,左权将军像是一尊石膏像,改建时换成了铜像,年又塑了现在的汉白玉全身像。左权将军塑像后面是“左权将军纪念亭”,亭下立六面石碑,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纪念碑”,其它5面刻有朱德、罗瑞卿的悼念诗和《左权县八年抗战始末记》。
  
  纪念亭再往后是“左权将军纪念馆”。记者采访时,纪念馆正在施工。今年6月份,左权县政府出资,重修纪念馆。
  
  生活坐标:酸汤捞饭
  
  左权人记忆里都有这样一个情节:
  
  放学回家先瞅一下娘在案板上切什么面条,如果是宽面条,娃放下书包就冲出了院门,然后在村里边奔跑边兴奋地大喊:“今儿吃宽的哩!今儿吃宽的哩!”
  
  “宽的”肯定是白面面条。过去,左权人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家里厨房案板上更多的是细面条,是豆面的。娘一切豆面细面条,午饭定是吃“酸汤捞饭”。
  
  过去是困难,吃酸汤捞饭,但现在生活富余了,左权人还好这一口,是因为习惯,“隔上两天不吃,总觉着肚子里空落落的。”左权的一位朋友王玉宾说。
  
  左权的饭店里也卖酸汤捞饭,但记者想吃一顿地道的。王玉宾说自己三嫂做的最地道。电话一联系,三嫂在家,中午确实要吃酸汤捞饭。
  
  朋友三嫂家独门独院,“三嫂是个利索人。”王玉宾边进门边说。果然,从院子到屋里,哪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甚至屋角使用多年的垃圾桶都跟刚买回来的一样新。
  
  三嫂个不高,腰里系条浅颜色的围裙,灶台前我看着三嫂咋做酸汤捞饭。锅里水开了,跟熬米汤一样,开始往锅里下小米,但下的小米要比熬米汤多得多,最后锅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小米。水开后,大约煮五六分钟时间,“米一开花就能捞了。”三嫂边说边用柳条编的笊篱从咕咕嘟嘟的锅里往外捞小米。开花小米被捞进一个小盆里,最后用小铲把小米摁瓷实,小盆盖盖后放在离火近的地方。
  
  下道“工序”是切豆面条。“豆面哪有白面好吃?所以得擀得薄切得细,面条顺口了在嘴里感觉就不会太涩了。”近乎挂面一样的豆面条下进煮过小米的汤里,然后再煮进土豆块、豆角、南瓜等。关键的一步是往锅里加“酸汤”,也就是家家户户腌制酸菜的汤,只用汤不用酸菜。
  
  开花的小米端上了桌,煮熟的豆面条整锅也上了桌,三嫂又进了厨房。“最后一道工序,炝调和。”朋友说。听到油锅里“刺啦”一声,一股香味散进屋来,一碟儿炝过油的葱花韭菜上了桌。
  
  记者动手准备自己盛饭,马上被朋友和三嫂制止。不是客气,而是盛小米饭有规矩。第一铲小米放在一旁不吃,第二铲才盛进碗里。
  
  “祖辈上传下来的规矩,头一铲饭是敬灶王爷,吓唬孩子们就说是吃了头一铲小米要肚子痛。”三嫂说。
  
  小米拌进豆面条酸汤饭里,然后就着葱花韭菜吃,满嘴是葱花韭菜香味,小米豆面条酸汤欢快下肚。一口气吃了两碗,再也吃不动的时候,忍不住又夹了口葱花韭菜放进嘴里。


  
  民俗坐标:5岁孩听开花调已经6年
  
  “桃花花那个红来,杏花花那个白唉……”一进左权,心底莫名就会响起“桃花红,杏花白”民歌曲调。
  
  左权县民歌小花戏研究协会秘书长李树华讲,5岁的娃,听开花调已经6年,“因为在娘肚子里就已经听上开花调了。”左权县没有不爱唱“开花调”的女人,所以李树华秘书长说:“左权人胎教听的就是左权民歌。”
  
  无论什么东西,在左权人嘴里都能“开花”,比如歌词里有:
  
  梁柱子你就开花,撑起一间间房。
  
  太行山你就开花,走也走不到头。
  
  还有石头也能“开花”。用“开花”开头,在一样的曲调里填写不一样的唱词。左权人看到什么能唱什么,什么就开花,所以有了左权的“开花调”。
  
  左权的民歌和小花戏,如今统称为“开花调”。年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榜首”就是左权“开花调”。
  
  左权的小花戏起源于民间社火,是正月里一种祭神的活动。“小”是因为演员年龄小、场地小、时间短,虽然是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戏。左权县志记载,明朝就有了小花戏,左权这地方“州车不至,商贾不通”,但这里“比户弦歌”,家家会唱小花戏。年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总部到达左权,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也来到太行山上,从里到外对左权的小花戏进行加工,小花戏这个时期发展最快。
  
  左权“开花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年,县里把左权县八路军纪念馆红色艺术团和左权县小花戏艺术团整合到一起,新名字是“左权县开花调艺术团”。这是一支50人的官方团队,民间的小花戏组织还有10多家。在左权,除了逢年过节要大唱特唱小花戏,百姓家娶妻生子过寿都要请小花戏。
  
  去年9月份,左权县政府编印了《左权民歌小花戏》教材,在部分中小学中开设左权民歌课程。今年开学,左权全部中小学都有了左权民歌这一课。


  
  人物坐标:活着的“阿炳”
  
  刘红权是左权盲人宣传队里的队员。今年9月,左权盲宣队已经在太行山里行走了71年。
  
  9月3日,约好是下午3点在盲宣队队部见面。记者提前到了,在县城一个旧戏台改造的宿舍里等刘红权。
  
  院门一响,刘红权扬着头嘴里哼着曲走了进来。刘红权眼睛没有光感,白天黑夜对他一样,他没有拄盲杖,跨着大步就进了屋,这儿的路他太熟悉了。
  
  “红权。”记者喊了一声,赶紧上前抓住了他的手。
  
  刘红权总是边走边唱,他哥哥刘红庆说弟弟这是跟汽车鸣喇叭一样的作用,让前头的人让开。
  
  刘红权年出生在左权县城,患先天性眼病,视力特差,后来发展到全盲。不能读小学,在县城西关小学当过几年旁听生,后来在太原读盲校,学到了按摩手艺。但刘红权心思不在按摩上,虽然在太原有稳定工作,但他的心思却在县城盲宣队里。
  
  刘红权从小就喜欢听盲人们唱歌,自己还学得特快。但父亲坚决不让他进盲宣队,因为盲宣队员们生活太苦,一年四季奔走在太行山里,走村串户靠唱换口饭吃。按摩多好呀,在屋里,还收入稳定。年,父亲去世,参加完父亲葬礼,刘红权就走进了盲宣队。因为读过太原盲校,盲宣队12名队员里数刘红权学历最高。
  
  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教授在左权听到刘红权歌声,让在场观众长久地看到了教授的眼泪。返回北京后,田青教授就写了《阿炳还活着》,文中自称当时“在音乐中热泪滂沱”。
  
  在太行山里行走了多少年的左权盲宣队也因此在全国出名,还多次走出太行山,在北京、在太原、在榆次进行演出。
  
  刘红权最红的歌曲是《光棍苦》《冯魁卖妻》《瞎瞎的活了这辈辈》。刘红权在太原盲校时恋爱过,后来因为志向不同分手,女的现在自己开了盲人按摩院,生意很红火。这是刘红权目前惟一的一次恋爱,失恋后再没有找过对象。
  
  刘红权唱得大多是苦歌,但刘红权不苦。记者眼前这位唱苦歌的腰里别两部手机,裤兜里还装着一部,后背背一台小尺寸的笔记本电脑。记者采访时,刘红权的一部手机一直在响,“是听收音机?”记者问。
  
  “不是,是在上网聊天。”
  
  原来是一种叫月套餐15元的“电话对对碰”上网聊天业务,“就跟QQ聊天一样,啥时候上去也能找到人。”
  
  小尺寸的笔记本是今年5月份刘红权刚刚购买的,现在正使用盲人软件学操作。这是刘红权的宝贝,他到哪儿也带在身上。
  
  唱苦歌,平时却乐呵呵,刘红权说:“你不想不就没事了。”饭放到桌子上都吃不进嘴里,必须得人递到手里才行,远比明眼人生活要困难许多的刘红权其实眼前一点儿也不黑。

有理想的行走有态度的行走有风景的行走王清茗行走山西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权的四个坐标,其中一个是六万百姓捐粮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