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免疫规划调整脊灰疫苗等接种程序升级 [复制链接]

1#
精准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85599.html

记者

陈鑫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迎来新一轮动态调整,脊灰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程序将实现“升级”。

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国家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自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2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2月龄和3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4月龄和4岁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同时,自年6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

根据《疫苗管理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国内各省份发布的二类疫苗名单不尽相同,比较常见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脊髓灰质炎(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Ⅰ、Ⅱ、Ⅲ型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五岁以下儿童,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或残疾,甚至是死亡。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脊灰疫苗包括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可预防Ⅰ型、Ⅲ型脊灰病毒),三价注射型脊灰灭活疫苗(可预防Ⅰ型、Ⅱ、Ⅲ型脊灰病毒)。

国家卫健委指出,此次调整后适龄儿童常规免疫第1、2剂次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第3、4剂次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可进一步提高Ⅱ型脊灰病毒抗体水平,同时保留肠道粘膜免疫水平,阻断相应型别病毒的传播。

年5月,在世卫组织的建议下,我国首次将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调整为第1剂次接种脊灰灭活疫苗(IPV),第2、3、4剂次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简称“1+3”)。

有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年脊灰接种程序调整为“1+3”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导致的病例显著下降,而该程序下发生残疾的概率为1/万。而实行脊灰“2+2”后,因接种OPV疫苗、儿童免疫缺陷所造成的小儿麻痹症,几乎可以杜绝。

业内人士还指出,如果儿童没有打疫苗,同时存在免疫缺陷,可能会接触到环境中的减毒株或其衍生株,感染脊灰病毒。界面新闻注意到,广东省年12月1日起实行脊灰“2+2”免疫程序接种方案,并明确怀疑有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全程免费接种4剂次IPV。

不过,即便消灭脊灰的最好疫苗接种方式是接种4剂IPV,但是相较于OPV,IPV价格昂贵且产量有限。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庞星火曾对界面新闻表示,一款疫苗能否纳入免疫计划,需要考虑疾病负担、人群免疫情况、疫苗本身情况和财政经费等多种因素。

此次国家免疫规划的另一项调整是麻腮风疫苗实施两剂次接种。年6月1日起,我国将从8月打一针麻风疫苗、18月打一针麻风腮疫苗,改为8月、18月各打一针麻腮风疫苗。

原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陶黎纳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麻疹和风疹都控制在不错的水平,而腮腺炎在三种传染病中预防效果相对较差。

调整背后或因流行性腮腺炎下降有限。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胡咏梅研究中国至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发现,在将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腮腺炎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甚至、年发病率较高。

接种率较低可能是我国目前爆发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人群接种1剂流腮疫苗的估计接种率约60%,而一般认为群体免疫率大于90%可以阻止流腮的流行。同时,接种2剂流腮疫苗可将保护效果提升10%-22%,并为第1剂次免疫失败及漏种儿童提供补种机会。

陶黎纳指出,一剂次疫苗对于腮腺炎的保护率是不够的,腮腺炎的爆发仍然出现在中小学,而国际上主要策略认为,应对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至少需要接种两剂次。

使用麻腮风替代麻风疫苗,或与去年麻风疫苗短缺有关。年,辽宁省、吉林省等多个省份反映麻风疫苗短缺问题,使用麻腮风疫苗代替麻风疫苗成为多个省份出台的替补方案。

陶黎纳认为,去年多地麻风疫苗短缺,加之麻腮风疫苗企业生产线调整后能够满足产能需求,已经到了麻腮风疫苗全面替代麻风疫苗的时机。根据《通知》,麻风疫苗将从年6月起退出历史舞台。

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也曾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根据防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步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然而,“入围”呼声高涨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13价肺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多种自费接种疫苗,均与此次调整无缘。

根据《疫苗管理法》,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机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免疫规划每年至少开一次会,讨论更新何种疫苗、原有疫苗使用程序的调整和优化、疫苗使用的推荐意见等,最终根据公共卫生的需要、财政、公共卫生实施能力、疫苗可及性等综合方面考虑调整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地区免疫规划往往先于国家免疫规划进行更改。如年4月,青岛开始实行1剂次IPV替换OPV,年11月起,浙江全省开始替换,而在年,江苏省、广东省、山西省、云南省等省份也纷纷完成替换。

一些二类疫苗也被纳入多个地市的免疫规划。如北京市自年起对中小学生及60岁以上户籍老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上海市年起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

“免疫规划的概念不仅是指把某个疫苗变成免费疫苗。”业内人士认为,在疫苗供应和资金尚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时,综合评估公共卫生需求和效益,可优先为疾病负担较重地区或者有最大公共卫生成本效益的人群优先提供免费接种,这些也是免疫规划应该考虑的内容。而其他地区和人群可通过多种筹资和支付机制以及推荐接种方案,提高疫苗可及性。

(实习记者汪畅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