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上最后一位铁肺人,断电就等于死亡中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这个铁桶被称为“铁肺”,而保罗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使用“铁肺”呼吸的人。为什么保罗要用这么一个铁肺维持生命呢?这一切还要从一种病毒开始说起。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脊髓和呼吸受损,严重时还会出现肌肉萎缩。因为常发病于儿童,所以又叫小儿麻痹症。

这种病毒有且只有人类这唯一的宿主,因此,人类与小儿麻痹症的斗争可是由来已久。

埃及有一块石碑,石碑上的一个神职人员就有明显的小儿麻痹症症状。年,英国的迈克尔·安德伍德医生,对小儿麻痹症的临床病症有了清晰的解释。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发展加快,也帮助了脊髓灰质炎更好地席卷欧洲。

年,纽约爆发了一次脊髓灰质炎的大流行,造成了数千人丧生。以至于到了今天,老一辈的美国人对于小儿麻痹症的恐惧,仅次于战争。

年,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菲利普·德林克(PhilipDrinker)和肖(LAShaw)两位医生发明了“铁肺”,用来治疗小儿麻痹症引起的呼吸困难。

铁肺的外形就像一个大铁桶,内部连接了一个泵,人躺在里面之后,铁肺就可以帮助病人实现肺部扩张,从而帮助病人实现自主呼吸。

但时间一长,铁肺的弊端就开始暴露出来。

最后一位“铁肺人”

你见过这种机器吗?这些铁桶里装的不是油也不是水,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机器,就是帮助小儿麻痹症患者呼吸的“铁肺”。

看起来挺先进的,有种赛博朋克的味道。但你要知道,这种机器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医院时不时地就会停电,这时就需要医生护士们手动地给泵打气。

大部分患者在“铁肺”里呆两周就可以恢复了,但有些不幸的患者的余生都要被囚禁在这个大铁管里。保罗就是其中一位

保罗6岁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起初,保罗每天还能在铁管外活动一段时间。然而,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心肺功能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离不开铁肺了。他也成了世界上最后一个“铁肺人”

“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拼命地呼吸却完全吸不动。”这句话,就是“铁肺人”最直观的感受。

病人活动不了,只能被困在铁肺中,但每个护士都有她们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守在病人身边。因此,对于病人们来说,护士离开的时候,就是最恐怖的时候。

“时间过得无比漫长,我们说不出话,只能拼命地弹舌头来呼唤护士。整个病房就像是一个鸡圈,充满弹舌的声音。”

这种恐怖的日子,直到年才开始好转。

一个名叫乔纳斯·索尔克的博士,发明出了小儿麻痹症疫苗。随着疫苗的推广,小儿麻痹症才慢慢减少。在此之前,美国每年都有至少人被感染。

人们在战胜病魔之后,仍然没有忘记这拯救无数人的“铁肺”。

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铁肺”。中国的孩子又是如何逃避这种病毒的侵袭呢?

神奇的“糖丸”

小儿麻痹症在美国兴风作浪,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见到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我们敬爱的顾方舟教授。

年,江苏南通爆发了脊髓灰质炎。一千多人染病后瘫痪,数百人丧生,并且其中大多都是儿童。

由于当时没有特别先进的防控手段,再加上当时正值酷夏,很多人索性直接关门大吉,不让自家孩子踏出家门一步。

年,我国著名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先生带领团队,在昆明建立了实验基地。经过他们夜以继日地不懈努力,小儿麻痹疫苗终于研制成功了。

随后,顾方舟先生带头喝下了疫苗,成为了第一批实验体。一周后,他们的身体各项数据都很正常,这也标志着小儿麻痹症被我们彻底打败了。

从60后到00后大概都记得糖丸的味道。这种糖丸不仅味道好,更是帮我们抵御可怕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顾方舟先生用这种独特的方法,将这种减毒活疫苗普及了到千家万户。

年,中国报告了最后一例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儿麻痹症的案例。

年1月2日,这位一直默默守护我们的糖丸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次年,这颗承载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糖丸,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顾方舟老先生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做了一件事。但他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最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