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一直有坚持锻炼身体,一般情况下,一年之内发热感冒的次数都在少数。
但是最近张女士突然出现反酸、纳差(吃饭不太好,没有食欲)、腹部不适等症状,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张女医院就诊。
因为在闲暇时间,张女士喜欢看一些科普文章,看到过很多关于“核磁共振检查长处”的文章,故此,想着自己也选用核磁共振检查,做到一劳永逸多好!
但是主治医生却建议她进行胃镜检查,张女士因此和其主治医生发生了口角。
大家认为,张女士是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应该耐心听医生的建议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先不着急,先来熟悉一下核磁共振检查,再来说出大家的判断吧!
核磁共振检查得到相应图像,原理是什么?
核磁共振检查并不是专门为医学研发的,核磁共振属于一种物理现象,能够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直到年才将该项技术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且为了避免和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原子核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而能自旋的核则带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除了自选之外,还会围绕磁场进行运动;核磁共振成像术就是利用此种原理才能实现的。
将人体放置于特殊的磁场之中,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被检查者人体内的氢原子核;进而引发氢原子核的共振,并且吸收脉冲能量。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会按照特定的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同时释放出吸收的能量,这些就会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下来,然后经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处理而获得图像。
通过观察获得的图像,仔细分析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进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临床上,核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什么疾病?
在临床上,核磁共振检查对一些脑内(或者脑外)血肿、脑部肿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病变)、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
同时对于一些腰椎椎间盘后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原发性肝癌、房间隔缺损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首先,核磁共振波谱对分子结构具有很强大的解析能力,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有学者发现,针对65名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在其手术之间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在术中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将两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关于肿瘤类型的诊断符合率达到%,即说明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椎管肿瘤来说,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另有学者结合98例脑内肿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也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吻合度达到97.9%,即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脑内肿瘤的诊断也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其次,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与常规CT检查相比较,核磁共振检查能诊断各程度血管狭隘情况,参考价值更大。
核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评价颅内大动脉的情况,提供大动脉的供血状态情况,还能随着对局部病变血管中血液循环的显示,进而获取病变血管在不同阶段的高质量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且确切的诊疗信息,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再者说,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说,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前多采用X线检查,虽可发现相应锥体外形的改变,但是难以发现分离的骨块,尤其是往往在脊柱两侧有放射性疼痛,致使受伤部位与疼痛部位不一致,很容易发生误诊、延迟诊断等。
核磁共振检查在这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其高分辨率加上多方位、多序列扫描,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
以90例患者进行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
研究结果发现:核磁共振检查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检出率为96%,CT检出率为76%,说明核磁共振检查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来说,具有更高的诊断意义。(参考来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究》)
另外,对于发生的膝关节的一些病变,核磁共振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诊断作用。
尤其是针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处于正常状态的膝关节韧带呈现低信号;但是当韧带发生损伤之后,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呈现高信号。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也可通过核磁共振发现,并可根据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分级;1级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表现,2级呈现线性高信号,3级则会产生达关节面缘的高信号。
那么,问题来了,核磁共振在临床上用途不算少,为什么不少医生并不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呢?
不少医生不建议此项检查,和以下4点相关
虽然核磁共振检查在一些方面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以下4点因素的存在,使得部分医生在选择此检查时更加慎重。
1、耗时
核磁共振检查属于三维成像的一种,检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5~4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且如果再进行增强扫描的话,检查耗费的时间会更长。
对于成年人来说,耗时长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于年幼者、老年人来说,顺利进行此项检查不易。
2、价格过高
影像学检查中常用到的X线检查的价格差不多在80~元不等,CT检查相比较于X线检查价格稍贵,但是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大约一个部位~元左右;
而核磁共振检查的常规平扫价格为~元左右,增强扫描大概需要1元左右,且进行血管检查的价格也在元前后。
与前两者相比较,价格明显高出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部分器官不适用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核磁共振对于肺部的检查效果并不优于X线或者是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也不比CT优越,对胃肠道的病变亦不如内窥镜检查。
这和核磁共振检查的原理有很大关系,核磁共振检查成像主要和氢原子有关,故此在氢原子含量较少的部位,检查效果不佳。
4、金属影响检查
核磁相当于一块巨大的磁铁,一切铁磁性的物品只要靠近就会被吸引,并且距离越近,吸引强度越大,物品移动的速度也越快,甚至会产生抛射效应。
而且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核磁是没有开关的,不管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磁场都是存在的。所以说只要进入限制区,都必须去除一些金属相关的衣物,另外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的金属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医生有话说
核磁共振检查之所以能够顺利呈现出清晰的图像,供我们研究分析疾病及其进展,主要和体内的氢原子有关。
虽然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脑部肿瘤、膝关节、脊柱等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但是是否进行该项检查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判定。
且耗时长、价格高、部分器官不适用等也限制了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这也是不少医生不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原因。
参考文献:
赵松涛.核磁共振原理与典型故障分析及维修研究[J].电子测试,(19):-.
崔树凯,曹卫星,王雪娇.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34(02):44-48.
刘业成,王松松,董金鑫,韩思明,王维丰.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33(04):-.
蒋杏芳.核磁检查安全知多少?(备注:参加演讲)[A].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