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糖丸之父顾方舟 [复制链接]

1#

就在新年刚刚到来不久,医学界痛失了一位伟人,我国著名免疫学家、病毒学家、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于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

说起顾方舟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那么熟悉,但大家一定都知道“糖丸”。大部分人小时候还吃过“糖丸”,“糖丸”其实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正是这种看着、吃着都像糖丸的疫苗,让数百万的儿童逃过了“脊灰”的魔爪,使我国成为无“脊灰”国家,而顾方舟就是“糖丸之父”。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到底是种怎样的疾病。

一种可以致瘫的可怕疾病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为主。

脊髓灰质炎发病的人群大多是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会肢体疼痛,并导致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脊灰”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病发时的严重性,更在于其传播速度之快。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部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身体的局部排出病毒。

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隐性感染,之后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尤其是淋巴组织,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脊灰”开始在我国肆虐,《一生一事》记载,疫情先是到达江苏南通,造成人(大多为儿童)突然瘫痪,其中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全国。

临危受命,让儿子参与试验

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年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年,顾方舟被派往苏联学习“脊灰”疫苗,但那个时候被派去学习的并非活疫苗,而当他了解到国际上已有活疫苗的研究后,认为这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于是直接提出转向活疫苗的研究。

经过多番研究,终于通过动物试验,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这时,为了证实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和同事们先是拿自己做试验,亲自服用疫苗,一周之后,大家都没有异常。

但接着问题又来了,医疗试验要求十分严谨,也有严格的程序。虽然证明疫苗用在大人身上很安全,但这不代表对孩子也安全,还需要在孩子身上做进一步试验才行。那么,这时候谁的孩子愿意来冒险做试验呢?

经过挣扎,顾方舟决定承担起儿子可能瘫痪甚至死亡的风险,瞒着妻子,偷偷给刚满月的儿子服用疫苗。而在顾方舟的感召和带动下,同事们也都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测试的这段时间很是煎熬,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孩子们都安然无恙。

此后,顾方舟和同事们又成功通过了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年12月,首批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并向全国十一个城市投放。据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投放疫苗的城市,疫情得到了极大的控制。

把疫苗做成好吃的“糖丸”

虽然疫情有所好转,但顾方舟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注意到,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这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也很不方便。

此外,最早的疫苗培养液是需要滴在饼干上给孩子们吃的,要是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只能滴在干粮上吃,培养液的味道孩子们还是不大好接受的,于是顾方舟提出要做糖丸。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临床试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

正是由他主持研制的糖丸疫苗的推广,让“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年的十万分之0.,无数儿童免于致残。

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看起来很小的一颗“糖丸”,却是顾方舟教授花费了四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而成的,在顾教授身上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

顾方舟教授睿智的科学观点首先体现在活疫苗的选择上,在疫苗研制成功后,顾教授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转入到了如何更好地推广疫苗的工作当中,进而研制糖丸,把先进的科技手段转换成现实可及的手段和方法,让更多人能用上脊髓灰质炎疫苗。

可以说,顾教授一生都在为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而奋斗!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精神,哪怕一生看似只做了一件大事,但这一件大事却拯救了无数人,这就是令人敬佩的科学家精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