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田艺苗莫扎特的神童时代 [复制链接]

1#

童年得志的人,其实没有真正的童年,却又一辈子都停留在童年。莫扎特小时候是小精灵,长大了是大天使,友善乐天,与世无争,对谁都亲热极了,从不盛气凌人恶言相向,搞不懂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你死我活。他独自生活在音符纷飞的快乐王国。童年的明星生涯,叫他见识了豪华的宫廷排场,过上了一段气派的贵族日子。但好像他对这些毫无反应。在皇宫里和王子公主一块儿游戏,与在萨尔茨堡和邻居家的脏小孩玩泥巴没什么两样。当然对他来说,弹协奏曲和表演魔术也是一回事,都很好玩。

神童莫扎特与姐姐的巡演遍及欧洲,到过慕尼黑、林茨、维也纳,后来又经科布伦茨、波恩、科隆、布鲁塞尔,到巴黎、英国和意大利。成年之后,他在维也纳辛苦打拼不得出人头地的日子,童年风光的维也纳之行历历在目。

莫扎特圆滚滚的小身影出现在宫廷大门口,后面跟着他的爸爸和姐姐。他们第一次觐见皇后,有点惴惴不安。只有莫扎特一人乐呵呵地上前笑,皇后朝他弯下腰,他攀着她爬到她膝上,抬头亲吻她的脸颊,然后乖乖爬下来。就像在家中见到陌生客人一样。这个场面逗人又辛酸。孩子还不知道害怕,父亲却借他稚嫩的手叩响上流社会的阴森大门。

他们在宫廷里举办了三个小时的音乐会,贵妇绅士们都来了,宫廷礼仪全都取消了,人们喜气洋洋地观看表演。幼年的王子公主们围上来,惊讶地望着两个山里来的小孩子,空气里满是羽管键琴敲奏的童话音符和圣诞礼物的香味。孩子们捧出新衣服、玩具、糖果、金币送给两姐弟,让老莫扎特得瑟了好一阵子。

接下来他们一路征服了施韦特青根的夏宫和海德堡,在巴黎的短暂碰壁之后,在伦敦重振旗鼓,到荷兰小莫扎特终于累得病倒了。他表演钢琴、小提琴、即兴作曲、视谱弹奏,常常在掌声里表演三至五个小时,非常艰苦,但神童莫扎特已经成了传奇,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轰动。

风光的背后自有各种苦衷难处。莫扎特和姐姐受邀到各处宫廷和贵族宅邸表演,报酬几乎都由主人随意决定。宫里的人其实都精明势利,有时候运气好会得到一些金币,但更多的时候收到鼻烟壶、戒指、古玩,亲吻和皇帝的交口称赞。这个时候,老莫扎特一筹莫展,他总不能把贵妇的亲吻拿去换差旅饭钱吧。数趟远行,他们受到热烈欢迎和吹捧,却越来越穷了。

四处旅行也让莫扎特大开眼界,德国宫廷温馨质朴,法国宫里脏乱风流,伦敦人比较轻佻,意大利人热情但完全不靠谱。相比贵族宅邸,小酒馆才是他的地盘,他在那儿弹琴唱歌,跳假面舞,喝啤酒,吃红肠,开下流玩笑……

数年四处辗转,在马车和信件的穿梭中,一转眼他就长大了。

如今音乐学、教育学、胎教、育儿、心理学、成功学等等各个领域都在研究神童莫扎特现象。他的智商?他有多少天才?他的神童指数?他的训练方法?4岁弹琴、5岁作曲、8岁公开演奏,12岁写歌剧,真是不可思议。著名商业记者杰夫·科尔文的调查结果是,莫扎特被高估了。那些4岁作的曲皆由父亲记谱并润色,8岁写的交响曲几乎都在模仿巴赫,16岁的钢琴协奏曲并无创造性,只是将巴赫的音乐重新编排。21岁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才是莫扎特第一篇被世人认可的杰作,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接受了18年的专业强化训练。也就是说,莫扎特的童年与如今的音乐学院的附小、附中的孩子并无太大区别。

所以,功劳在他老爸。他的童年被父亲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包装宣传。每到一地演出,老莫扎特花血本雇高级专用马车,先塑造一个业已成名的形象。在演出之前四处宣传,节目单印得像马戏团海报。演完之后各种奉承攀附,钻营贵族保护人(就是现在的赞助商)圈子,每发现有可图的赞助人便四处托人写推荐信。然后写信给家乡的大主教,炫耀在各地的成功,详细描绘上流社会多么奢侈讲究。

一般的励志读物都反天赋,把天才从天上拽到人间,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对自己多一点信心。这位商业记者的周详考证,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现成的范本。老莫扎特是一位严格而巧妙的教师,他为莫扎特设计的功课都是“刻意练习”,即根据学生的才华、接受力、强项与弱势分别设计的练习,如此音乐技能就像打桌球一般以直线路径轻松敲入洞内。而且这个教师与他生活在一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吸收音乐,反刍练习的成果。每次出门巡演之前,莫扎特都被集中强化训练,练习表演的节目有演奏、伴奏、背谱、即兴作曲、主题变奏,甚至蒙上眼睛弹琴。上台表演更是一种高强度的练习,昨日练新曲今晚即登台,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开动个人的急智、潜能与魅力。这样密集的边学边卖非常锻炼人,但也着实消耗体能。神童的超能让他迎面挑战,越困难越来劲。这多少消耗了莫扎特的健康,从小到大他一直长得苍白矮小,后来的早逝也与成长期的过劳不无关系。

除了技能训练,莫扎特老爹对天才的成长也不是没有一点功绩的。在莫扎特求知欲最旺盛的青春期,他带他聆听、感受各地的演出与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培养鉴赏力。莫扎特天生热衷华丽精妙的物什,在意大利巡演的时候,他立刻迷上了歌剧。后来人们听到《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不由记起当年阳光下那个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快乐少年。只是老莫扎特总是急着搏功名,他让12岁的儿子赶快写歌剧,给那些不可一世的意大利音乐家们瞧瞧。后来歌剧无法上演,叫老莫扎特耿耿于怀,一直怪罪意大利人嫉妒他儿子。其实莫扎特在那个年纪也只能写个舞台习作玩玩。

欢迎收听《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3.0期——

「莫扎特」被低估的莫扎特

听田艺苗老师讲解莫扎特的音乐吧!

长按图片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