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论倪宝诚从民俗学角度谈鼠与鼠文化 [复制链接]

1#

总而言之,鼠虽然劣迹斑斑,但优点也分外突出。若从人生哲学的角度,逆向思维想一想,未尝不是一种对人生有益的启迪,有缺点是生命的常态,十分完美、毫无瑕疵反而失常,“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区区鼠辈,一分为二,科学对待,才是大道理。

——文章节选

从民俗学角度谈鼠与鼠文化

倪宝诚

读年《寻根》第一期刊登天津大学吕原先生“关于年画老鼠娶亲文化内涵及艺术造型一文”后十分亲切。记得四、五岁,刚刚记事儿,便吵着闹着让父亲给讲墙上贴着的“老鼠娶亲年画”,如今我已经八十四岁了,重读百年前就已改良过的新木版年画仍百看不厌、兴致勃勃,兴奋之余,继吕原先生之后,就鼠的民俗文化,再作补充发言,使其更丰富完整吧。若问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年画必须改革发展,反映新的民俗生活,别无出路!

蒙古燕儿作品

老鼠“臭名昭著”地球人都知道。查阅《故训汇篡·鼠部》满篇皆为贬义。如:鼠,虫之可贱恶者(《诗·鄘风·相鼠》);鼠,小虫,性盗窃,夜出昼匿(《汉书·五行志之上》);鼠,小兽名,善为资(《广韵·语韵》);等等。这还不够,人类还用尽了许多贬低之词来鞭鞑、诅咒“十恶不赦”的小老鼠,如“鼠窃狗盗之徒”、“鼠辈横行”、“鼠目寸光”、“胆小如鼠”、“鼠牙雀辩”、“鼠辈”、“鼠枝”、“鼠子”……古典戏剧《十五贯》中,盗窃而杀人的丑角名叫“娄阿鼠”,可谓名副其实。

古人憎恶老鼠、鄙视老鼠,章回小说中常见的是“小小鼠辈,无足挂齿!”三国时王允讨厌凉州的胡文才、杨修二人,故意当众讥讽他们“关东鼠子意欲何为?”用“鼠子”藐视对方。

蒙古燕儿作品

人类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常以唯一智慧者而自居而自傲。然而鼠顺应环境也丝毫不逊色于人,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鼠,就在人类的捕杀中与人周旋,鼠的灵敏、狡诈以及对人的危害,也招致人的痛恨甚至恐惧。几千年来,人与鼠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并没有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灭鼠措施之日益先进而胜利收兵,鼠口继续膨胀,鼠窃依旧我行我素,人与鼠的斗争仍在继续中,究竟何时罢休,难以预料。

鼠称“老鼠”是为啥

鼠被称为“老鼠”,不知始于何年何月,史无记载。按中国传统习俗,老者、贤者称“老”,凡姓名前贯以“老”字多为尊称,如“老子”、“老张”、“老李”……那么,鼠的称谓前何以也挂“老字”呢?岂非让人啼笑皆非!其实不然。据考证,人类的发展只有多万年的历史,然而鼠类的生存竟有多万年,可谓悠久吧!鼠平安地度过了地球上的冰河时期,又经历了地球多次大动荡,诸如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大地震等等。当世界上的恐龙、巨齿象等一大批原始动物因上述原因集体灭绝时,鼠却安然无恙,并后继有“鼠”,鼠可以说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地地球上资历最老的“居民”,所以,古人称鼠为“老鼠”并不为过。

老鼠在地球上绵延不绝,还与其繁殖率强,成活率高有直接关系。比如:母鼠妊娠期只需20-30天,分娩后当天即可再次受孕,一只母鼠一胎产仔3-8只,最多可达18只。一年即可产仔多只,而仔鼠只需两个月便又可继续传宗接代,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蒙古燕儿作品

说说鼠的危害有多大

鼠类历经世间磨难能生存下来,最厉害之处还表现在适应能力特强,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雪山,几乎处处都能见到憧憧鼠影。鼠的可食性广而杂,不但毁庄稼,吃粮食、腐肉、死鱼烂虾,草根、木料均可果腹,咬伤婴儿,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据动物学家考证,鼠牙珐琅质的硬度相当于钢铁,在摩氏硬度3.5-5.5,竟超过一般金属,危急状况下,就连混凝土都能啃得动。有时,甚至会蹿到飞机上或钻进电站、空调里,咬断电线,导致大面积停电或机毁人亡。总之,鼠到之处,建筑物受损,家具、衣物、书籍被咬坏。

鼠最大的罪恶就是与人类争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被鼠吞食、糟践的粮食达万吨,价值亿美元,这些粮食可供万人口食用20年。

鼠在人间传播瘟疫更是磬竹难书。“鼠疫”,欧洲人称为“黑死病”,有史记载,历史上因老鼠引起的全球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鼠疫”过后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全球总计患难人数近亿人,使人“变鼠色变”!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20世纪链霉素、碘一类药物问世,不治之症的“鼠疫”终于由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变成及时治疗可以转危为安。

杨征作品

科学使鼠也能造福人类

老鼠也并非一无是处。鼠虽十恶不赦,只要科学利用,却也能使其造福人类。(1)有利于医学研究。鼠类由于系列能力强,以及特殊的生理条件,在医药科研中,通常用来作药物、血清、疫苗等的生物鉴定,也用作血吸虫、疟疾、流行感冒的实验和治疗,特别是用人工接种化学致癌物方法,在鼠身上培植各种肿瘤。科研证明,老鼠在抗癌药物的研究中,对免疫学、肿癌学和进化生物学,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作用。不少“白鼠”为人类的健康付出了代价,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动物所不及的。此外,据说老鼠在中医药物学中,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主治虚劳、羸瘦、胀肚、小儿疳积、烫伤诸症。(2)科学家正在努力揭开鼠在核严重污染地区仍能安然无恙的生存之奥秘,一旦找出答案,必将有利于人类预防核辐射的能力。(3)老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大自然出现的反常现象,如地震、火灾、旱灾、蝗灾等十分敏感,能立即做出反应,给人类预防提供信息。(4)鼠的毛皮和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麝鼠的毛皮尤为贵重,仅次于獭。另,用于科研之“鼠奶”每公斤售价高达2万马克,经济价值可观。

鼠的民俗文化象征

(1)鼠聪明、机智。人们常用“比老鼠还精”形容某人的精明,鼠的机敏已经达到相当的档次。比如使用捕鼠工具捕杀老鼠,倘第一次失败,这一信息立即会传播到穴居的鼠群中,此后,再无一只老鼠会重蹈覆辙。老鼠喜偷油,当遇到油瓶而不是油罐时,它会将长长的尾巴插入瓶口,然后再吸吮自己的尾巴,如此反复多次,一斤香油少说会减去二两。老鼠偷鸡蛋,采取一鼠卧倒,四爪紧抱鸡蛋,另一鼠咬住尾巴,缓缓拖向窝中。

(2)通灵性。老鼠穴居地下,出于自身生存的本能,对大自然的气象变化,及即将发生的重大灾难,如水灾、火灾、蝗灾,对地震反应尤其敏感,能迅速作出反应大转移,给人类传达出大难即将降临的可靠信息。这一现象,在历代文献典籍中多有记载,成为古人预防、预测自然灾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常被方士、巫师们采用。《周公析梦》中关于“梦鼠”一节,也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解析,如已婚妇女夜梦老鼠,预兆得子,吉兆;农人夜梦老鼠,预兆丰年,吉兆(偏偏不提灾难二字);大夫夜梦老鼠,预兆瘟疫将要发生。总之,史前人类在对风雪、雷电、地震及各种自然灾害、疾病产生的原因毫无认知的状态下,产生恐惧心理,视鼠为通神的精灵,从而对其顶礼膜拜。

(3)丰产多子。史前人类祈盼丰产多子,以壮大部落氏族的力量,从而产生“生殖崇拜”。封建社会中,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宗法。老鼠多子高产、成活率高,自然受到先民的崇拜,也是构成鼠为之首的重要文化元素。

(4)鼠文化历史悠久,口碑不佳,却个性突出,名声在外。在文学作品、诗歌、民间传说及工艺美术中随处可见。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诗经·魏风·硕鼠》、《诗经·鄘风·相鼠》,古人借鼠讽喻贪婪、剥削的统治者和贵族。至于儿歌中那首“小老鼠偷油吃”更是脍炙人口代代相传。在民间美术作品里,老鼠更是明星大腕。木版年画、剪纸、泥塑、布玩具中处处可见“老鼠嫁女”、“老鼠偷油”、“老鼠偷鸡蛋”等幽默、风趣的形象。总之,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老鼠已从“臭名昭著”的“害人精”,跃升成为联盟、聪慧、灵动而又神秘的小生灵,从这些小生灵身上,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存意志的顽强以及创造性幽默感。行文至此,提到一位美国人活尔特·迪斯尼先生和他创造的“米老鼠”形象,“米老鼠”的原型就是与他同居一间仓库的小老鼠,“米老鼠”这一经典动画精灵,可与中国的动物精灵“孙悟空”比美,他们都拥有全球最多的观众和读者,无论是老人还是幼儿。进入现代社会,鼠文化忆拓展到世界领域。

杨征作品

结语

我国大江南北普遍传着“老鼠嫁女”(也称《老鼠成亲》)的故事,已故作家鲁迅先生在其著作《朝花夕拾》中,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张是“八戒招赘”……另一张是‘老鼠成亲’,很可爱。自新郎、新娘以至傧相、宾客、执事等,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红绿绿……”溯本求源,“老鼠嫁女”的故事源于民俗中农历月二十三“填仓节”的习俗,“填仓节”这天夜里也是老鼠嫁闺女的节日,正月二十三的白天,妇女们不许做针线活(怕误伤了鼠眼),不纺线(怕绊住老鼠腿)。放夜,家家要闭门早睡,不点灯,不说话,静悄悄,怕惊扰了老鼠娶亲的队伍。老人们说:“这一天谁要惊扰了老鼠,就会一年都不得安生。”老鼠嫁女,从表面现象看像是家家户户让老鼠办喜气,实则是一种“媚鼠”行为,属于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禁忌、避讳措施。面对甩不掉、杀不绝的“小祸害”,人们奈何不得。于是采用“惹不起就送出去”的逃避举措,也就是在彬彬有礼中驱客。北方人管老鼠叫“耗子”,也是对鼠“图腾”的一种敬畏,中原如此,其他地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东北地区奉老鼠为“仓神”(祈祷鼠爷少糟践点粮食),又尊称鼠为“灰八爷”,云南有个旧市还有“耗子庙”,逢年过节(以食品塞饱老鼠肚子)。上海崇明地区把鼠叫“老鼠伯伯”。这还不算,浙江遂昌人称鼠为“老鼠太公”。上述一切无疑皆为远古图腾崇拜遗俗的延续。

总而言之,鼠虽然劣迹斑斑,但优点也分外突出。若从人生哲学的角度,逆向思维想一想,未尝不是一种对人生有益的启迪,有缺点是生命的常态,十分完美、毫无瑕疵反而失常,“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区区鼠辈,一分为二,科学对待,才是大道理。

作者:倪宝诚

编辑整理:孟俊峰

倪宝诚

民间

艺术

传承

发展

行脚民艺任重道远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