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悦读解惑胎教迷思瞎做不如不做 [复制链接]

1#

字里行间的婉转可疾可徐

智者的能量充满每个细胞

书香赋予新生命最纯净的期许

阅读时分心生喜悦

在传播和辅导胎教这几年中,我访问了很多做胎教的准父母,结果有趣,也值得我们思考。

现象:3种妈妈做胎教的动机

坚定不移要给宝宝胎教的父母将就10-15%的样子,欣喜的是此数据逐年上升。每每问其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前期查阅过颇多资料,经历了理性认知的阶段,还有一种就是在国外看到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在国内毫无犹豫的选择。

有高达80%左右的准父母是道听途说将信将疑,在经过胎教知识普及后愿意尝试。这部分人至少有1/3的人会转为“胎教”的忠粉,因为她们不仅坚持了整个孕期并与宝宝达成良好互动。而另外2/3的人走向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抓虾的状态,反正了胜于无。

约5%的准父母都是“爱谁谁”,都属于你就那么一说我就那么一听,做不做那是我的事。亲历一位35周+的妈妈,我问她平常与宝宝沟通么?她问我宝宝能听到么?对此我只能笑而不语。不是我不愿意说,而是说来话长不知从何下口。

态度:一知半解瞎做不如不做

对于不做胎教的准父母,我在内心虽会有些许遗憾,但从不游说。不论任何事,都需要时机方可悟道。我就不信牛顿他老人家若在树下玩尿泥时被苹果砸到也能悟出万有引力?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实属正常。

对于持怀疑态度看胎教的任何人,我保持欣赏的态度,真理更存在于挑战与实践中。你敢问我就敢答。对任何事物以及知识都保持怀疑的警觉是让我们求知与更新世界的重要能力。否则,你娃也会跟你一样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思想。

对于一知半解就开始自己琢磨做胎教的准父母,我凭生敬意又心惊胆颤。也许你认为我太夸张,但越是了解就越是审慎的感受与我们越看书越认为自己无知是一个道理。生命的智慧实在是远远超越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外。因此,我常常对这部分的父母说,如果没有系统了解还不如不做胎教。知道音乐胎教好然后就盲目把耳机贴肚皮上,宝宝出生后听力出问题的情况并非一两例,还不够警醒么?

对于没有理由就直接否定“胎教”的少数人,我一边深刻地理解,因为没经历因为没感受抵触之心无可厚非;另一边我又疑惑,为啥连视界都还没打开,就敢用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暴露无知?想到此程度时,不由得在心里抽了自己一掌:亏你是老师,还真够狭隘滴!

的确如此,因为国家文化及出版环境的各种沧桑及限制,让我们的视界少了许多先进的内容。因为自己也是去港台及国外买书的那撮矫情之人;同时更要客观面对的是,我国的医疗及尖端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仍在欣欣向荣的起步甚至是加速阶段,较之欧美研究还有三五十年的路要赶。

学习:尊重生命并了解生命

一直主张真正的胎教是始于对生命的尊重。尊重胎宝宝能够感受这个世界并相信他的能力,尊重胎宝宝已经拥有的能力并给予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尊重胎宝宝的情感需要与他交流与互动;尊重胎宝宝的意愿并学会理解和感恩。

一个生命的降临,是我们最大的礼物,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有机会获得人生的启示与内心的新生。无论你如何看待这这样的感受。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离不弃。

在这里,想给所有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的父母推荐3本书,这3本书我个人认为比那些所谓“怀孕圣经”和“百科”的书更有价值和意义。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此书你不用看全部,只看之前关于胚胎发育的章节即可。但其实我们一辈子的成长脚印和不同年龄的行为逻辑在里面都可以找到线索。

有这个书打了底子,你就不需要再问一些莫名其妙连上帝听都发笑的问题,诸如“胎宝宝可以听到么”“胎宝宝能看得到么””胎宝宝有感觉么”。千万别小看我们的胎宝宝,他在妈妈的子宫里用10个月演绎了数亿年的生物进化史,你以为容易么?

《胎内人生》安妮·墨菲·保罗

真要感谢此出版社在年引进并翻译了这本书!此书在科学认知胎宝宝的子宫生活打开了一个窗口,同时,就母亲对于胎儿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也呈现了清晰的脉络。作者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科学作家,她在怀第二个宝宝的时候,策划撰写了这本书,按每个孕月的里程为主线。里面做了大量的访问、研究以及文献的查阅。

在阅读的时候,相信你也会感慨,欧美科学和医学对于生命智能的探索细致度,以及各类研究领域在跨界后为我们展示出生命在我们未知领域的所呈现的神奇面貌。当然,书中仍有一些结论还是值得推敲的商榷的,毕竟一个人的涉及领域实为有限。让我最遗憾的就是她没有对自然分娩对母亲与胎儿的价值做探索。可能与她自己是剖宫产有关。

《信念的力量》布鲁斯·H·利普顿

首先,这绝对不是成功学。而是一本将新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科普化的作品。本书作者是活跃在欧美新生物学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新生物学的发现,让全世界更新了我们对生命智能的传统理解。个人之见是,对于这本书的前3/4你可以用不求甚解的方式浅阅读,因为里面的确较多专业名词和一些典型的美式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废话”,但在后1/4的部分,较多重点落脚在母亲子宫环境对于胚胎的影响、父母生活及潜意识对于胚胎的影响。

废话一句。近年来,生物学的科普读物在国内似乎开始引发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