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及其相关的肌肉、韧带、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结合症候群。
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早期症状。好发于青壮年,年龄段为30-40岁。
在近几年门诊患者中,本人接诊过大量此类患者,发现患者年龄段集中于20-35岁,在笔者看来,此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故搜集资料撰写此文,希望能够帮助和服务更多患者,才疏学浅,若有不同意见或疑问可添加笔者个人D共同交流探讨。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发作时间多在晨起时,长时间低头工作或者学习后也会出现此现象。
临床症状:
1、颈部酸痛、活动受限
常常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早期多出现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会疼痛剧烈,患者不敢触碰颈肩部,部分患者头颈转动或者歪向一侧时疼痛感加剧,往往选择伴随躯干一起转动。
颈项部肌肉可能出现痉挛,有明显的压痛感。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患者常常感觉颈部易于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并且可能会伴有头痛、后枕部疼痛,晨起时后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动时出现响声,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胀麻感。
2、肩部酸痛
表现为双肩发沉、酸痛、胀痛现象,活动后症状好转;颈部肌肉痉挛,有压痛感,有时疼痛剧烈难忍,坐姿不正确、疲劳、久坐后会加剧症状。
3、背部肌肉僵硬
出现背部肌肉僵硬、发麻,用手按压背部则有压痛点,且较为明显,活动后有所缓解。
4、头部出现不适现象
劳累过度或者长时间用脑后出现头部发紧、发麻现象,休息后症状缓解;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处,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颈椎病病程时间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并且反复发作、时重时轻。
如何预防颈型颈椎病?
一首先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
1不要做低头族
我们的脑袋大小和重量和保龄球差不多,此时寰枕关节乃至整个颈椎负重大大增加,我们平时低头玩儿手机时,颈椎负重甚至能达到27公斤!相当于在颈椎上吊三个大西瓜!
头前倾之后,颈椎后侧的肌肉处于被拉长无力的状态,这种肌肉平衡被破坏之后,此时我们习惯和动作模式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2办公室电脑屏幕不能低于眼睛,距离不能太近。
3不要一个姿势停留太久,活动颈椎和身体,多晒太阳,补充钙,防止颈椎退化
二纠正身体姿态
收下巴头后缩,掌心冲前外侧,拇指外旋,后缩肩胛骨,肩膀放松。在这个位置下保持15秒,进行6次。
三矫正颈椎曲度变直动作
1头靠墙收下颌
脚后跟离脚大概一脚距离,身体慢慢向后倒,靠后脑勺支撑整个身体,注意向后倒时用手支撑一下,不要猛地头撞到墙。
此时,头向后轻微收下颌,并且微微仰头。
身体保持平直,你会感觉到颈椎整个后侧在发力
保持1分钟,做3次。
2头悬空仰头
俯卧在床上,头悬空,靠头的自重抗阻,感受颈椎后侧明显发力。
做动态仰头动作,每组做15个,做3组。
3练习后背力量
1、直臂肩后缩:手臂伸直保持不动,体会两侧肩胛骨后缩并靠拢的感觉。
2、快速小幅度扩胸运动:通过大臂的后伸,来体会两侧肩胛骨后缩并靠拢的感觉。
3、不同角度快速小幅度直臂肩后缩。
4、肩关节画弧运动,在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体会肩胛骨靠拢收紧的感觉,并合理控制下落的速度。
5、招财进宝动作:保持大臂水平向后旋转,可以增加肩部的稳定性。
4伸展肩关节
这是一个很好的瑜伽动作,可以拉伸胸部肌肉,伸展肩关节。
5选用合适的枕头
不少反复落枕患者在临床上症状表现为颈型颈椎病,所以选好枕头很关键。人体颈椎的生理曲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颈椎曲度的改变或者消失,往往意味着椎体稳定性变差,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退变、神经受压及颈肌慢性劳损。所以,正确使用枕头对预防颈椎病很重要。
四合理运动
在此类门诊患者中,大多数为学生和上班族,工作及学习节奏紧张,很难保持足够数量及有规律的锻炼,且上述锻炼方法略显枯燥。所以,在下一篇《几种有益于颈椎的常见运动及游戏》中笔者推荐几种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运动方式,以增加多样性及趣味性,让更多人参与到预防大军中!
小医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