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育孩子,只需要读几本育儿书足矣你怎么 [复制链接]

1#

果果妈妈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但没想到有了孩子之后却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阅读高峰期。

回头想想,支持自己阅读的力量,完全是因为对孩子的那份深爱。

每当读了一本好书,心里是满满的心安和满足....

相反,如果自己一段时间内没有坚持看育儿书,很快就会开始小焦虑和不安.....

无论是给孩子买书,还是给自己买书。在买书这个问题上,我向来是从不犹豫,想买的立刻买下。

这不,前阵才买了13本书,昨天白天又买了4本育儿书,凌晨想起来需要的又买了两本。

朋友们的孩子基本都是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姐姐,果果最小,还是个幼儿园的小不点。

遇到育儿方面的问题,虽然也会去请教朋友,但总感觉不如仔细读育儿书来的畅快。

前几天正经地跟果果谈了几句

“果果还是个小宝宝,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才4年,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有时候着急,冲你发脾气,妈妈跟你说对不起.....你知道,妈妈非常爱你。”

小果认真的说“我知道,妈妈.....”

最近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老师在书中提到,她在孩子小时候给过孩子不小的伤害,比如“拖着拽着让孩子离开家,期望让孩子改变地更好。

反思下来,孩子已然在老师那里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做为父母,又给这份伤害加深了一层。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跃儿老师都在弥补孩子的敏感期,比如”撒娇“,多让孩子撒娇。和孩子腻在一起。

群里的妈妈说,果果愿意和我一起玩各种游戏,一起阅读,是因为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好。之前我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回头想想,我和果果,确实会经常会对对方说”我爱你“,并且经常会亲热地抱在一起,笑在一起。

就像今天,我抱着他,边呵呵笑”抱不够,抱不够,我要一直抱着“

果果也学我,”抱不够,抱不够,我要一直一直亲你。“

我嫌弃他”咦.....拿个鼻子来拱我的脸“之后又是娘俩笑做一团。

初看起来,这和阅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其实真的很关系很大。

因为亲子共读关于”爱“方面的绘本很多,所以我习惯和孩子去表达我对他的爱。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小心翼翼想要多给他一些温柔与呵护。

因为我知道可能自己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和言行,会给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学习育儿知识是多么重要啊.......

孕期就爱泡书店,那时候读《育儿百科》《胎教圣经》《郑玉巧育儿经》《张思莱育儿手记》....

孩子出生了读《早期教育与天才》《辅食喂养》《贝太厨房》.....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的育儿书也越来越多

绘本共读方面读《幸福的种子》《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创意玩绘本》《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英语启蒙方面读《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廖彩杏用有声书听出英语力》《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绘本,玩出英文好感度》《轻松培养孩子的英语好感度》

还有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七田真的书,格连杜曼博士的书,蒙特梭利女士的书,小巫的书,孙瑞雪三部曲,洪兰教授的书,王芳的书,画云的书.....

亲子沟通方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正面管教》《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等等。

还有我最爱的苏霍姆林斯基,他的书我买了很多,从《给教师的建议》到《睿智的父母之爱》以及《育人三部曲》和《帕夫雷什中学》.....

书架上的书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最近新入了华德福教育和芬兰教育还有很多新书,还没来及细读。

多读育儿书,真的特别好

每每育儿过程中有迷茫的时候,我最爱做的就是去读书。你呢?

最近果果进入执拗期,不开心的时候会大声喊叫,闹情绪。

会不知不觉被他带入坏情绪里,我也跟着生气,讲道理不通,忍耐不行,有时候就会发火,生气,皱眉,难过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当,没带好孩子。

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到了该离开的时间,果果不肯走。尽量反复解释也是不管用,我抱着他,提着他的鞋子,强制带他下楼。小家伙发疯似的闹,打人,抓头发,喊叫。

又比如,夜里8点多了,该各自回家了,孩子满心期待去小朋友家玩手机上的射击游戏。但不可能跟着人家回家啊。和朋友分手的时候,又是大闹一场。

后来每次去公园,我会提前告诉他,我们大约几点回家。并在到点儿的时候提醒他,可以再玩几分钟。

类似的大发脾气没再有过。每次回家都是高高兴兴,情绪稳定。

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磨磨蹭蹭不去刷牙,不去洗手,那我自己先去洗,小家伙可能会嫌我没等他。

喊着“妈妈,你怎么不等我的!我要第一个。”等等,语气很不好....

还会说“这是我的!你给我走开!闭嘴!”

还有一次嫌我给他倒的水太热了,气的把水倒了,把牙杯和牙刷都扔了。还把我的牙刷给扔了。

还有,新买的T恤领口小,僵持着自己N久脱不下来T恤,不让大人帮忙,一帮忙就大叫。

写下来这些,感觉都是些小事,没什么。但发生时的情境和心态,那种滋味真的是不好受。

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我会想可能是他饿了,困了。

但真的每回都是这样吗?不是....

孩子发脾气背后都有一定的心理诉求。关键还在于大人如何去应对。

说教,责罚往往都是没用的。

还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孩子还是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大人也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脾气坏,不礼貌”的标签。

严重了还会循环反复,怕孩子大喊大叫,孩子每天总会喊叫几回.....

孩子的这些问题真的会慢慢大些就好了吗?怕是不太可能.....

果爸的观点是,还是需要管教,现在不管教他,将来肯定要吃亏。

我的想法是,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本没有错,关键在大人,没有掌握好的沟通方法,多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每个时期。

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一天也会成为父亲母亲,我们今天怎么养育他们。他们也会怎么养育自己的孩子。

我们今天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学习着大人.

那么问题来了,做父母这个重要的工作,我们都是无证上岗,很多方面都需要去学习,去提高,怎么学?答案就在书里。

关于沟通方面,我想大家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比如,你刚刚被孩子弄的焦头烂额,如果有人对你说“孩子大喊大叫,无理取闹,你真是辛苦了。我理解你忍不住发火,慢慢来.....”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话很难听到,听到的可能是责备和埋怨”他是个孩子,你还跟他生气!“

或者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他还小,大了就好了.....“

试想一下,完全不同的三句话,听到的感觉完全不同吧......

昨天又重读了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的部分章节,真的收获不小。

今天开始活用。

--------------------------------------------------------------------------------------------

场景1:果果说”我要去买儿童套餐,我就要去买儿童套餐!“

我:”哦,果果很想吃儿童套餐,我真希望可以带你去吃儿童套餐,晚上等爸爸回来再买吧,你和爸爸一起吃.....“

放在以前,肯定是要么说教”快餐不能多吃,不健康“奶奶不让吃。

要么强制”没有钱了,不能买!“孩子可能会继续闹。然后我也可能会生气

今天我就轻轻说了这么一句,孩子的情绪就好转了。

场景2:

果果突然大声说:“我不要吃这个歪的红豆包!“

以前:”这个是一样的,好好的,能吃的,歪不歪不要紧的!赶紧吃,不要再喊了。“孩子多半会接着闹。

今天:我看了一眼,说“哦,我真希望它不是歪的。”

小家伙不吭声继续吃。。

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化解了。

多读书,多思考,多改进,在育儿路上真的特别关键,你觉得呢?

昨天在朋友圈发了想建一个“一年50本育儿书的阅读群”的想法,短短13分钟,自主扫码进群的妈妈就超过了位。

收到很多妈妈想要加入群的留言,之后一一拉大家进群,一直弄到夜里1点多。

今天还有很多消息没来及回复,没来及拉大家进群。

真的很感动大家对于孩子的那份爱,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即便一年读不到50本也没关系,重点是要多看育儿书,电子书也好,听书也可以。

多读书,读好书,除了会让我们的育儿路更加从容。

还会让我们成为更睿智的父母,陪伴我们最爱的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可能你会觉得,育儿书只需要读几本就足矣。

我比较赞同一本书要读透,活用,并做出改变,而不仅仅停留在读过,放下,逐渐淡忘.......

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读一些会比较好。

可能是因为我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爱琢磨的个性,想要搞明白的问题就比较多。

比如:怎么跟孩子玩游戏?怎么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怎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不拖拉磨蹭?怎么和孩子沟通?

怎么教孩子折纸,做手工?怎么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情商怎么培养?幼儿期看绘本,长大了看什么书?等等....

就这随便列出的几个问题,我想并不是几本书能够系统讲的明白的.....

我个人觉得,多读书,读好书。真的很好。

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提到阅读对于父母和老师的重要性,他有开设父母学校,教父母一些必备的育儿知识。

同样,对于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再阅读,用一生的时间去备一节课.....

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过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只是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普通妈妈。但我特别认同,育儿书对于父母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些必备的育儿知识,真的需要多看书,来提升我们的教育学素养。

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没时间看书怎么办?

我们来算一笔账,一年50本,平均一周一本。

一本育儿书按页计算,每天所需要阅读的页数约为42页。

上班路上,等车间隙,翻上10页不难吧?

午休的时候,翻上20页不难吧?

夜里看上10页似乎也不难哦.....

看不到50本也没关系,30本也行,20本也可以啊。读透10本也很棒!

每天其实手机要“偷”走我们不少时间,看看新闻,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