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前庭康复是通过一系列固定式的康复训练改善前庭功能,达到治疗前庭疾病的目的,称为Cawthorne-Cooksey练习。后续不断有学者提出并证实前庭康复可以减轻眩晕症状,是治疗眩晕和平衡障碍的有效方法,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前庭康复学。广义的前庭康复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各种复位手法,通常所说的前庭康复特指前庭康复训练(vestibularrehabilitationexercise),又称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erapy),是指对眩晕及平衡失调的患者,特别是因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症状者,采取以训练为主的措施,使机体已受损或紊乱的前庭功能获得提高和改善,从而消除患者的症状。
一、前庭康复的适应证
前庭康复训练已被证明是治疗眩晕和平衡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美国物理治疗协会于年发布了外周前庭功能减退患者前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概述了前庭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减退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跌倒风险的有效性。研究显示,单侧前庭功能减退的患者均可以在4~6周内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的患者,尤其是功能完全丧失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中枢性前庭障碍更为复杂,虽然前庭康复训练对多种中枢性前庭疾病均有改善作用,但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巨大,因此康复治疗的频率和时间更难确定。有研究显示,前庭康复训练对小脑功能障碍的患者助益最少。前庭康复训练的适应证不仅包括外周和中枢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还扩展至因功能失调等诱发的运动不耐受、视性眩晕、功能性头晕患者,以及心理障碍导致的眩晕患者。
二、前庭康复的机制
前庭康复训练是通过促进前庭代偿来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前庭中枢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是前庭康复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凡是与前庭系统有关的结构都有可能参与前庭代偿过程,其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主要包括前庭适应、习服和替代三大机制。前庭代偿分为静态代偿和动态代偿。静态代偿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眩晕、平衡失调、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的过程,主要依靠双侧前庭核团自发性放电对称性的恢复来完成;动态代偿则指在日常生活的任何头动等运动过程中上述症状均消失的过程,是通过改善外周前庭系统的状态,整合视觉、本体觉的相关信息,由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重塑来完成。
三、常用的前庭康复
训练方式
前庭康复应遵循训练难度和强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针对眩晕反复发作的前庭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研究证实,有专人督导的短时程个性化康复训练疗效较理想。每天3次,训练时间共计3~12min并有专人督导的前庭康复训练,在治疗2周后患者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症状改善。该方法耗时少,患者治疗负担轻,从而有更好的依从性。常用训练方法如下。
1.注视稳定性练习(gazestabilizationexercises,GSE):GSE可进一步分为适应和替代训练。适应训练常用于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通路障碍的患者,包括“VORx1”和“VORx2”两种练习。在VORx1练习中,患者固定注视一个静止的目标(通常选择一个字母),并在“yaw”平面(水平面)和“pitch”平面(矢状面)上做摆头运动;在VORx2练习中,眼睛也需要固视目标,头部和视标均做同幅度的摆动,但方向相反。适应训练促进对头动产生反应的神经元的长期变化,目的是减少或消除症状,使注视和姿势稳定正常化,是最重要的GSE训练方式。相比之下,替代练习主要是通过使用其他视觉策略来提高注视稳定功能,如提高扫视、平滑追踪或眼动的中枢预测功能等。对于单侧和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注重适应训练,不能仅单独使用扫视或平滑追踪训练作为注视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2.平衡和步态训练: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平衡和步态训练通常是前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前庭觉维持平衡的能力,还有促进机体使用视觉和(或)本体觉替代缺失的前庭觉的作用。平衡练习包括在视觉变化(睁/闭眼状态下或视觉干扰)和(或)本体觉输入变化(站立在固定/移动平面或泡沫/海绵垫上)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并通过调整足底支撑面的变化(Romberg/Tandem/单腿站立)来增加难度。重心转移训练通过提高重心控制来促进平衡恢复。步态训练涉及各种动态条件,包括以不同的速度行走、转头行走或在行走时执行某些任务。另外,如打太极拳之类的平衡运动,WiiFit平衡板和虚拟现实游戏等技术均是平衡训练的有益辅助手段。
3.习服训练:习服训练需根据引起症状的特定动作或环境(如复杂多动的视觉环境)等来选择方案。通过重复能导致轻度至中度症状的头部、身体或视觉运动,使诱发的症状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如Brandt-Daroff习服训练,以及使用重复的视觉运动模式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患者沉浸在有视觉挑战的环境中所进行的视动刺激训练等。
4.运动耐力训练:有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经常自行限制体力活动,以避免症状的激发,因此步行耐力训练及相关有氧运动往往是康复训练的一个要素。但是,尚未发现骑固定式自行车之类的健身训练对前庭功能减退患者有明显益处。
5.中枢前庭功能训练:前文所述的前庭康复方法均可用于中枢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针对存在中枢整合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可进行VOR抑制、反扫视、记忆VOR和记忆扫视的训练。通过启动内生性高级眼动反射,调动中枢高级皮层认知功能,从而增加了起效机制,最终促进前庭康复进程。
四、制定个性化
前庭康复方案前的基线评估
在机体生理调控机制完整的情况下前庭代偿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不同患者的前庭功能损伤程度及代偿能力不同,所需的前庭康复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前庭康复前需要进行基线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前庭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及情绪状态,才能做出准确的功能性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出最适合该患者的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以提高疗效。
1.病史:详细的病史和完整的系统疾病回顾是做出准确功能性诊断的基础。眩晕反复发作可能是原有疾病的复发,也可能是前庭代偿尚未建立的状态,还可能是代偿平衡重新被打破而引起的失代偿症状。通过系统、详细地询问现病史、既往史、药物史、家族史等,可以了解患者是单一疾病还是多种共发疾病,目前发病是原发病的复发还是前庭失代偿的表现,是否伴有并发症等,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误诊和漏诊。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前庭功能的简易方法,也是制定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需要考量的指标,适用于无客医院。常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自发性眼震、凝视性眼震、扫视和平滑跟踪试验、甩头试验、摇头试验、Romberg测试等,怀疑BPPV者还需要做Dix-Hallpike/Rolltest等位置性试验。
3.辅助检查:评估VOR通路的检查有温度试验、转椅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impulsetest,v-HIT)、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动态视敏度(dynamicvisualacuity,DVA)等;评估耳石通路的检查有主观垂直视觉(subjectivevisualvertical,SVV)、主观水平视觉(subjectivevisualhorizontal,SHV)、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oVEMP)等;评估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reflex,VSR)通路的检查主要为计算机动态姿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