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医生多数和老年患者打交道,时间长了,会经常见到一些患者拿着CT或者MR片子找你咨询,“医生,你看看我妈(爸)的片子,他脑梗,不会走路,这咋整啊?”有些患者或家属以为一张CT或者MR就能看懂“不会走路”的原因,那就想得太简单了,医生在判断患者的病因时所作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通常会多问几个问题:
1.他多大年纪啦?
2.什么时候开始不能走路?慢慢发生的还是突然间发生的?
3.哪一条腿更严重?
4.有没有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腿疼?麻木感?双侧上肢有力气吗?有没有言语不清?吞咽有没有问题?记忆力好吗?
5.既往有什么疾病?
......
接下来神经科医生会给患者做一个体格检查:
1.首先在接诊问询的过程中,医生已经开始对患者做神经系统体检了。这个过程,看似聊天,但是医生已经获得患者的神智是否清晰,有没有言语含糊,有没有精神症状,高级皮层功能是否正常。
2.接下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面部有没有嘴巴歪斜、舌体有无偏斜,肢体肌力是否正常,肌肉有无萎缩,双侧是否对称?
3.神经科大夫的常备武器:叩诊锤!通过叩击患者的特定部位,比如膝盖、踝关节、上肢,观察叩击后的肢体弹跳反射的速度、强度来判断病情,这在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是不是很神奇?这个工具的使用使得神经科医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医生,很多患者会认为正常情况是弹跳的速度越快、强度越强越好,其实临床上一般认为中等度的反射,并且双侧对称的反射才是正常,过强或者反射过低甚至消失都是异常。
......
获取那么多信息后,神经科大夫会在脑海里迅速将信息进行整合,将病史及异常的体征相结合,做出疾病可能的定位(病变的解剖部位)定性诊断(可能的病因),在这推断的过程中,很多是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医生会使用一些辅助检查的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推断是否准确。所以只凭借一张单纯的报告单,在没有看过病人的情况下,医生有时候是没法回答患者的疑问的!
哪些常见的原因会导致老年人不能走路呢?
首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人的行走是怎么形成的?
1.人的行走能力,从婴儿哇哇落地开始,到落地行走,是大脑的一个学习的过程,生理状态下,脊髓移动模式产生器(产生有效步伐的重要发生器)通过整合来自小脑、基底节、大脑皮质的信息,发生感觉反馈,产生节律性步态,在这一过程中小脑负责整合人体的视觉、听觉系统、本体感觉信息,负责人体的平衡。
2.大脑最重要的信息整合过程完成,输出运动指令后,通过周围神经的支配到四肢的骨骼及肌肉,才能完成行走,所以外周健全的周围神经及骨骼肌肉系统同样重要。
3.但是一旦行走能力形成,就是一个运动自动化的过程,无需注意力参与运动细节来执行运动任务,意思是指我们不需要在开步走之前有过多的思考及计划,没有特定的程序,完全是想走就走,尤其是对于准确性要求低且日常经常进行的运动,比如散步、平地跑步、山下楼梯等简单活动。运动自动化是长期学习走路技能的结果。
了解了行走过程的形成后,我们就基本知道人体的哪些解剖结构出现问题会影响走路了。
1.首先,要有健全的大脑、脊髓这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结构,疾病如果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比如脑或脊髓的肿瘤、血管畸形、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脑炎等。病变位于运动功能区域,比如皮层运动区、基底节区、脑干,脊髓前角等,其结果导致肢体乏力。如果病变位于小脑,患者会出现明明手脚有力,但是行走摇晃,步态不平衡。
2.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做了各种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发现结构的改变,但是仍然不能行走,比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遗传性共济失调等,这是由于脑生理性步态神经环路的紊乱导致,是属于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的功能连接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研究热点。
3.周围神经从脊髓发出,就像树杈从树干分出以后,会有多级的分裂,周围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经终末,最后神经末梢到组织器官,支配器官的活动,包括肌肉。所以周围神经出现问题,比如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等也会导致行走困难。
4.肌肉疾病,比如重症肌无力、肌炎、肌肉萎缩、肌少症等。尤其是肌少症,没有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加,以骨骼肌纤维(尤以Ⅱ型肌纤维即快肌纤维为主)体积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征,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有些老年患者做完各种检查后仍然查不出什么原因导致双下肢乏力,多数可能是这病导致。
5.骨骼疾病,比如严重的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退行性改变等,都和高龄,骨量减少有关。
6.最后要留意的是全身的情况,比如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代谢、贫血的因素导致?这些都是专业的医生应该考虑在内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您大概明白了吧?一位双下肢乏力的老人来看病,为什么神经科医生需要了解的情况那些多,背后的专业知识及多年培养的临床功底不可少。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记得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