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卫·梅兹还是苏黎世一个热爱冒险的大学生运动员。那年,他从蹦床跳到海绵垫上,“海绵垫一时没起到作用”,梅兹的脖子被伤到,造成了严重的脊柱伤害……医生说,大卫再也不能行走了。
8年的艰难时光,终于熬过。
现在,33岁的大卫能下地行走了,尽管时间不能很长,姿势也有点怪异,可重要的是,他没用任何支撑物。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大卫现在能用助步器走好几个小时图据纽约时报
这得归功于一个类似心脏起搏器一样的“脊柱植入体”——持续以电刺激脊柱。有了它,瘫痪或半瘫痪的病人就可以恢复行走能力。
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医生的帮助下,包括大卫在内的三个病人都获得了再次行走的能力。据《纽约时报》报道,《自然》杂志10月31日发表的报告显示,这种脊柱植入体可以向控制行走运动的肌肉发出不断的刺激,不光能增强大脑和腿的神经信号传递,让病人的腿恢复行走能力,还能帮助脊柱中受伤的神经重新生长。
第一次取得这种进步
大卫本来是一个特别积极乐观的人。但在受伤后,他度过了漫长的黑暗时光——所有复健的尝试都失败了。在开始做复健尝试的时候,他也展开了对自己病情的研究。
当了解到在瑞士进行的动物实验后,他便决定要加入这个人体实验研究。随后,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格雷瓜尔·库尔蒂纳医生带着他一个月大的女儿夏洛特见到了大卫。大卫看着小女孩的眼睛说道:“我会比你先会走路的。”
14个月大的时候,夏洛特迈出了她的第一步,而此时的大卫已经能绕着日内瓦湖散步了。他得意地告诉夏洛特:“我打败你了。”
▲大卫和医生女儿夏洛特图据BBC
让库尔蒂纳医生意外的是,脊柱植入体除了能让大卫走路,还意外产生了其他功效,“观察到脊柱的修复完全是在意料之外。”
给大卫做手术的乔斯林·布洛赫医生也完全被大卫的进步震惊。现在,就算关掉植入体,大卫也能走上八步。这是慢性脊髓损伤病人第一次取得这种进步。
华盛顿大学脑科学家切特·莫里茨也被这样的结果震惊到了。“这些新发现最令人激动的点在于,它说明脊柱伤害是有望被治愈的,能治愈到恢复行走能力,甚至关掉植入体的刺激后,很多运动都还可以进行。”
解密治疗过程
接受这种治疗,先从植入手术开始。
医生将一个小的电极片植入患者后背的下半部脊柱表面,位于脊柱受伤点的下方。而这电极片跟放置于患者腹部的一个起搏设备相连接。这种刺激设备模仿人体自身的信号机制,在需要运动的时候才会发出刺激。
需要使用时,启动植入体,它就会向指定肌肉发起刺激。人做提起膝盖的动作会产生特定模式的神经放电,而往前跨步又是不同的神经放电模式。而植入体就发挥着身体本该自动传递的刺激模式。
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借助带扶手的走步机做物理治疗。“在很多年没有行走之后,人需要重新学习,如何行走。”库尔蒂纳医生指出,这种复健下,受伤后长期没有使用的大脑运动区神经会再度活动起来。
▲大卫在身体支撑系统辅助下做物理治疗图据纽约时报
“在动物实验中,大脑的重组效果非常大。”库尔蒂纳医生称,“从运动区到脑干,形成了很多新的连接。”患者也学习了如何在没有植入体帮忙的情况下运用无力的肌肉。
大卫是三个人中首个享用到这个成果的人。其他两人也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可以行走了。
35岁的GertanOskan是荷兰的一名工程师。7年前,他被车撞了,当时医生就宣告:他将瘫痪终生。但现在,他已经可以再次行走了。
48岁的塞巴斯蒂安·托布勒来自于德国。他曾是个热情的自行车手,喜欢在乡间骑行,却在一次骑车中被撞受伤。现在,他又能骑上一种靠手脚共同发力的特殊自行车了。
▲库尔蒂纳医生和三个能再次行走的病人图据BBC
“一开始,一切都很新鲜,也很让人兴奋,但这也是花费了太多努力才能实现的变化。”大卫回忆自己的治疗过程称,“在复健完成后,我回家吃过饭就直接躺上床了。后来,做动作慢慢变得容易了一点。第一次最重大突破是终于可以在走步机上放开双手。我好多年都没有那样了,能撒开扶手的感觉太棒了。”
不过,这三名实验者的腿都是有知觉的,在成功独立行走之前也花费了长达数月的集训,才终于走出姿势怪异却意义重大的第一步。其中两人能用助行器走出社区,但他们在生活中还是需要轮椅。因为植入体的信号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不适感,不能一直使用。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研究者尝试在头骨下的大脑运动区植入电极芯片,解码神经信号,试图恢复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因某些原因而不能使用的四肢;还有一些研究者在探索影响神经生长的因素,试图在受伤位置注射化合物帮助神经生长,继而修复损伤……而瑞士的研究人员相信,这套脊柱植入系统可以改善并恢复那些已经失去行走希望的人的部分运动能力。
“现在,关键是如何优化这个技术及其与神经连接的位置。”库尔蒂纳医生称,下一步,他们打算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为期三年的更大范围的实验。如果一切顺利,这套系统能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我们距离将它作为一种常规医疗手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物理治疗和复健教授金伯利·安德森说道。不过,他也认为,这种治疗方式有极大潜力。
此外,这个植入系统本身非常昂贵。植入手术后的复健是很关键的一步,也需要极大的努力,不仅汗水和自制,还有高昂的费用。
END
红星新闻记者丨林容编译自纽约时报、BBC
编辑丨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