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今年26岁,一直身体都挺健康的。可没想到,今年一次偶然发觉的“手麻”,竟悄悄发展成了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
广州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吴增晖教授提醒,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尽量避免做易造成颈脊髓高压的动作,保护好自己的颈椎。出现手麻、脚踩棉花感,建议及时就医。
26岁的颈椎看起来却像60岁的颈椎
今年3月,小刘骑摩托车出门,突然觉得右手好像有点麻麻的,握车把时有点使不上劲儿,他也没放在心上,觉得过会儿就好了。
可没想到,手麻的感觉好一阵坏一阵,变成了一个长期的困扰。期间,他尝试了很多缓解方案,做理疗、吃中药,可是情况并没有缓解。
慢慢地,麻木感从手发展到腿,又从腿一直延续到背部,有时候还觉得从小腿一直到腰部都“冷冷的”。于是,医院骨科做了检查,没想到自己竟然得了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
小刘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显示第3/4颈椎间盘突出来了一大块,把脊髓挤压得非常细窄,几乎已经侵占了80%的椎管空间。同时还合并有多个节段颈椎管狭窄。
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手术,需要精细操作给神经减压,让脊髓免于压迫,但这种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非常考验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小刘来到广医三院求医,吴增晖教授看到他的检查结果,也很吃惊:“这个脊椎真不像是年轻小伙的,简直像五六十岁的老人一样!”
吴增晖说,颈椎退变型病变一般容易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像这么年轻的患者的确不多。这种严重的椎间盘压迫脊髓的情况,如果再拖着不治疗,后果很严重,甚至可能瘫痪。
重视颈椎这个“生命支柱”
这几年来,小刘身体一直没什么问题,工作也并不劳累,也没有感觉到严重的疼痛感,为什么颈椎就突然“坏掉”,甚至可能导致瘫痪呢?
经过深入问询,才得知,原来小刘18岁时起做过搬运工,每天都要搬抬床垫、家具等重物,他猜测是那几年的高强度工作,让颈椎留下了隐患。
考虑到小刘很年轻,吴增晖在设计手术方案上格外留心,既要为他解除可能瘫痪这一“定时炸弹”,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其颈脊髓的损伤、缓解他的症状。最后决定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治疗。
这个手术就像开门一样,能够为椎管内的颈脊髓带来更大更充分的空间,免于神经继续受压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手术只用了一个多小时,术后小刘手脚发麻的症状明显消失,自己也感觉手上的劲也恢复了,十分开心。术后磁共振复查也看到椎管的容积比术前明显改善。
颈椎是生命支柱,然而当它发生病变,一开始却不一定容易察觉。手麻、脚麻这些症状如果不持续,很多人并不会想到就医,直到开始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才会引起重视。比如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双手用不上力、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拿筷子和扣扣子这样的动作。
吴增晖提醒,压迫脊髓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及时确诊、手术,如果拖延超过半年,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如今这类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也不再只有中老人,部分年轻人因不良习惯、给颈椎过度施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记者朱晓枫通讯员张小瑞、王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