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罕见病救命药让“医学孤儿”不孤单
新华社记者李恒、田晓航
郑宇宁是一名庞贝氏症罕见病患者,医院的ICU病房里,依靠喉管处的切口进行呼吸机供氧,靠父母按压腹部助力排痰,她的身体也因脊柱侧弯变成了“S”形。
在我国,包括郑宇宁在内的各类罕见病患者约万人,临床上病例少、经验少,罕见病往往被称为“医学孤儿”。
部分罕见病药品进医保、罕见病治疗药品在三批遴选发布的81个临床急需境外药物中超一半……这一系列举措,无不体现了“生命至上”理念。近日举行的年中国罕见病大会上,专家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没有药?——激励药物研发,探索同情用药
病无医、医无药、药无保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共同“症结”。罕见病药品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一直难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数据显示,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多种,其中95%的罕见病无有效治疗药物。
“罕见病相较于重大常见疾病来说人数相对较少,但绝对数量并不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指出,推进罕见病药物研发十分紧迫,要加强罕见病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倡导制药企业积极投入罕见病药物研发。
“我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