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
市民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何禁忌?
接种前后又要注意什么?
针对这些百姓关心的问题
记者采访了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
副科长、主任医师潘磊华
Q:
目前,我国都是低风险地区了,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A:
潘磊华:需要,非常需要。此前张文宏表示,如果不经过非常严格的公共卫生管控或者疫苗接种,疫情是不会自行在世界上消亡的。很多人觉得咱们国内疫情确实是管控得很好,没有接种疫苗的急迫性,但我们必然要面临着国门打开时疫情输入的风险。
众所周知,大多数人对新冠肺炎病毒都是易感的,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是能形成有效保护,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这也是我国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主要的策略,通过降“三率”进行有效保护,最终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乃至消灭病毒。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比。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要接种疫苗。反之,如果接种率达不到一定比例,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就容易出现疾病的传播,因此想要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就要快速提高疫苗接种率。我市也在积极争取疫苗供应,早日扩大巿民接种范围。
Q:
在确保疫苗安全方面,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A:
潘磊华:目前我市使用的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于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安全性比较高,早已被广泛使用,比如我们常用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流感灭活(裂解)疫苗等等。据统计,截至3月14日全国已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万人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为保障疫苗的安全,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从疫苗本身来看,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鉴定后才能使用。
从疫苗储运环节看,全市乃至全省都建立了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在疫苗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定时检测、记录温度,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在储存、运输全过程中处于规定温度环境和运输的相关要求。
从接种过程来看,我市加大了人员培训,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的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的操作来充分保障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从疫苗流向管理来看,我市通过国家建立的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已经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Q:
目前,我市哪些人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普通百姓如有接种意愿,是否可以报名接种?
A:
潘磊华: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3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正在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稳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盖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我市组织接种还是以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人群以及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为主。比如,医护人员、流调人员、公安人员、消防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冷链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大企业的员工等等。
下一步,等省级采购的疫苗到位后,我们将逐步扩大疫苗接种范围,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可能是先扩展到一部分行业,再逐渐扩大到全部行业,适龄人群先扩大到老年人,再逐步扩大到青少年等等。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暂不采取个人预约方式,但是,我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大范围预防接种准备工作,从接种点设置、物资储备到接种人员培训和调配均已基本完成,此项工作很快就会开展。
请大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