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涛通讯员胡梦黎婉婷)寰、枢椎是颈椎的第1和第2椎,上承大脑,下接颈髓,结构变异性大,灵活性强,承担了颈椎活动度的50%,并且周围重要血管神经错综复杂,一直被视为脊柱手术的“禁区”。
近日,医院脊柱外科、脑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DT),为一位“脑出血合并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联合诊治,勇闯“禁区”,成功实施了颈1、2、3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融合术,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昏迷醒来脖子疼痛难忍,查明原因家属胆战心惊
72岁的张婆婆突发昏迷后摔倒,醒来后右侧肢体乏力,脖子疼痛难忍。医院就诊后发现其“左侧大脑颞叶出血,寰、枢椎骨折并枢椎半脱位”。医生告知黄婆婆,寰枢椎骨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并且手术治疗难度极大,风险极大。家属心急如焚,医院,最终经人介绍找到了医院脊柱外科黄勇主任。黄勇了解病情后,立即联系脑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学科组成MDT团队,为患者仔细会诊,制定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团队协作勇攀高峰,3D显微镜助力“禁区”探险
经过MDT团队联合诊治,黄婆婆的脑出血病情很快稳定下来,但是脖子疼痛难忍,彻夜难眠。黄勇主任与团队反复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上颈椎融合术,才能保证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支撑早期下地活动。该手术又被称为脊柱中的“珠峰”手术,术中要将直径3.5mm的螺钉精准的打入直径约4-5mm的椎弓根内,椎弓根内侧紧邻脊髓,前外侧有椎动脉走行,进钉过程必须“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否则很容易引起高位截瘫或者大出血危及生命,就算是目前最先进的手术导航系统和数字骨科模板置钉也无法完全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关键还是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术前MDT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风险预案,术中麻醉医生精准控制血压、心率,将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降到最低。3D手术显微镜下,头发丝粗细的血管都清晰可见,可以保证术野止血的精准性,黄勇主任将螺钉顺利打入椎弓根,整个手术出血量不到50ml。术后黄婆婆颈部疼痛缓解,肢体活动正常,第3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
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中西并重,多学科、多团队合作理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在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术前通过中药汤剂、膏方调节患者身体机能,让老年患者也能够早日手术,术后通过中药调理,中医理疗让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早点回家。脊柱外科引进了3D手术显微镜,脊柱手术向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方向不断突破,竭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微创的医疗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