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七年前,我为自己和儿子选择了蒙氏教育
TUhjnbcbe - 2020/11/16 10:40:00

年5月11日,我加入了浙江心元教育。一转眼七年过去了,我不仅成为了心元儿童之家的主教老师、教研总监,儿子也全程陪伴我接受了近七年的蒙氏教育。今年下半年儿子就要进入小学了。回首七年,我唯有感恩!

遇见蒙氏教育

七年前,第一次听说了蒙氏教育。当时我正在备孕,工作时间也不太稳定。

于是和先生讨论:孩子生出来谁来带?怎么带?我们第一次为人父母,一定会手忙脚乱,对孩子成长到底需要什么一无所知,也许连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不一定能很好地胜任。完全交给老人也非我所愿。

于是我开始寻求更好的可能性。经朋友推荐,加入了心元教育并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年5月AMI0-3岁的第三期师资培训。

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恩张校长,给了我这个培训的机会。那时的我还想不到,这次的培训会对我的职业生涯、孩子养育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我亲爱的同事及孩子们在一起

仿佛生命感应到了我对蒙氏教育理念的认可,培训的第二个月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儿子在母腹之中就开始聆听蒙氏教育理念,每天和我一起经历新知识的洗礼。我也如同拥有了孩子一般的吸收性心智,每天对知识如饥似渴,回家都要激动地再复述一遍给老公听。

在培训中我知道了蒙氏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人类倾向、四大发展阶段、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

其中吸收性心智的学习让我感觉有一束光直击我的大脑震撼了我的心:

原来孩子是如照相机和海绵一样去吸收(“学习”)的;

原来他的学习是完整的不加任何区辨的;

原来孩子不是被“教会”的,而是通过他内的能量流与外在能量流相结合达成的自我建构,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我被这一切感动和震撼,同时也觉得陪伴这个时期孩子的父母和成人责任巨大。

果然,接下来“成人的角色和准备”以及“完备的环境”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成人和环境的重要性。那时的我就决定了,儿子可以独立行走就一定送到IC,小学之前要完全进行蒙氏教育。因为我对蒙氏教育的“环境”和“成人”太满意了!

▲在合适的环境中,孩子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0-3岁的“精神胚胎期”

我深感责任重大

培训结束后,经营了NIDO(2个月-独立行走)环境10个月之后,开始了为期三年的IC班(独立行走-3岁)带班经历。

看着一个个的奶娃娃,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孩子0-3岁刚好是“精神胚胎期”,这是多么重要的存在,而我有幸成为陪伴他们这个时期一段时间的成人,在准备好自己的时候也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我记得一个刚进IC班的孩子大约20个月,大肢体动作比较灵活,而语言发展还有待完善。

这个孩子喜欢摆脱成人,自己走到工作柜拿东西,拿走后他会走到另一个地方。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后,他又会拿起另一个东西。当成人靠近他,他就会移动得更快。

很明显,这个孩子不喜欢成人靠近,我们就开始观察他。我们发现,他是因为喜欢教具柜的东西才去看和探索的。

只是,为什么成人靠近时他转开呢?难道以前成人靠近他时,会阻止他探索吗?

于是,我做了一个尝试性的介入。

我走过去说:“这是勺子,你拿的是勺子。”他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拿着勺子离开,我就跟着他走。

走到另一个工作的位置时,他看到了小瓶子,就放下手里的勺子,拿起了小瓶子。我马上说:“你现在拿的是瓶子,你可以看一下。”

可能因为我并没有阻止他拿东西,而且允许他看,他就没有像之前一样迅速离开,而是看了我一下。

等他不再对小瓶子那么感兴趣了,我就告诉他:“瓶子看好,就把它放在原来的地方。”

他放下瓶子后,我提醒他拿起他之前放下的勺子。他拿起勺子,再一次出发寻找他感兴趣的物品。

这次,他看到的是种植托盘的小铲子。我观察到他想看一下小铲子,就马上对他说:“这是铲子,你如果想看一下可以的。但是,需要先把手里的勺子放回它自己的位置。”

于是,他迅速把勺子放回原位,然后过来看铲子。在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要先放下铲子,再去看别的物品。

我就一路跟着他,在他拿任何物品时都告诉他,他拿的是什么。他很满意这样的探索,甚至在移动时会观察我在不在,拿到一个新的物品也会递给我看。

我明白他是希望我告诉他,他拿的是什么。于是,我就说:“你可以问我‘这是什么?’”

我告诉他:“这是刷子,可以用来刷鞋子。”当天放学后,我和班里的助教说到这孩子的引导方式,让他们也做同样的引导。

慢慢地,这个孩子拿东西时移动的速度慢下来了,而且也不会因为成人的靠近想离开了。

这是因为,我们给他传递的讯息是,我们是来帮助你了解这个世界的,不是来阻碍你的。

后来,我们又进一步使这个孩子与工作产生联结,引导他把他感兴趣的工作拿到工作桌上去操作。

Casa带班

引导孩子从生理走向心理的独立

越学习我越想知道更多,因此年又参加了AMS3-6岁的师资培训,这次的学习让我看到3-6岁孩子成长的秘密。

在3-6岁的工作中,成人需要辅助孩子从生理的独立,进一步走向心理的独立,孩子的动作、语言、感官能力也都更加精致化。(点击获取:蒙氏教室里6岁前的孩子学什么?——论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

在完成一定的自身发展后,孩子就开始了社会化的发展,也就是练习自己的社交能力,这也是孩子推己及人,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会在日常教学和引导中,加入和平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孩子体会和体验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

▲刚刚还是给弟弟示范的姐姐,现在变成了被示范的妹妹。混龄的教室就是这样: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示范者。

同时,他们也要开始学习与数学和文字的相关知识了。随着他们对科学的渴望,我们也会在他们心中尽可能多地撒下与文化相关的种子:地理、地质、天文、历史、生物和科学。

以蒙氏数学为例,学习的方式秉承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使很多复杂的概念变得具象而容易理解。真是太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了!

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十进制的概念和四则运算的概念。这也是我为蒙氏教育赞叹的地方。假如我小时候是这样接触数学的,我想我一定不会不喜欢数学。

孩子们对这个真实世界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也让我们欣喜。有理由相信,我们对孩子撒下兴趣的种子,在成人的呵护和浇灌下,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文化的学习,起初都有大量的手部的工作,然后过渡到抽象的概念

承担更多

和心元共同进步

因着学校的信任,我在带班的同时组织开展Casa班级的教学教研,到今天负责了整个心元的教研工作。

通过教研,我们把本身有着诸多创意和想法的老师们聚集起来。让每一位老师互相学习,看见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见贤思齐,共同进步。把整个学校打造出浓浓的学习氛围。

就像我们对待孩子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比较孩子,相信孩子。”每个老师也是独特的,不比较老师,相信老师。就如同蒙台梭利说:“我们给孩子的是自由,没想到孩子回馈给我们的是规则。”我们给老师的是信任,老师回馈的是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提高她们的带班和教学水平。

▲杭州各园Casa主教老师们的教研会议,一起探讨教学中的细节

我的孩子与蒙台梭利

我的儿子经历了7年的蒙氏教育,包括从孕期8个月跟着我参加培训的蒙氏胎教,16个月进IC,34个月升班到Casa,到今年下半年即将走入小学。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通过蒙氏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孩子,也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出现一些看似不那么好的行为时更加理解背后的原因:

当他6个月的时候看到陌生人会焦虑,我知道这是他视力在逐步发展,可以分辨出家人和陌生人的脸。我为孩子的发展感到开心,而不是贴上“害羞、胆小”的标签;

当他还没有主动跟旁边的人打招呼时,我知道应该坚持接纳孩子的感受,做正确的示范和引导,等待孩子继续足够大的力量。逐渐地,孩子可以与陌生人侃侃而谈;

当他有时会推其他的小朋友时,我知道他正在练习与小朋友社交,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对小朋友的喜欢,而不是给他贴上“打人”的标签;

………………

倒的工作,让他的动作更加精致化,增加对肢体的控制能力

感官工作--棕色梯,让孩子视觉更加精致化,区辨出粗细。

现在的他:

户外活动时积极、阳光、热爱运动,有自己的想法;

工作时专注、安静、自律有一定的意志力;

喜欢团队合作,有自己的好朋友;

最难得的是我发现他有很强的内驱力,做事情是真的自己想做好,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夸奖和奖赏(从不需要,也从来没给过)。

这跟他一直以来所接受的蒙氏教育是分不开的。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短板,他也不例外。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扬长补短的双行道并行,千万不要只盯住孩子的短板死磕而忽视孩子的长处。

7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感恩的故事却是说不完。我是真的热爱蒙氏教育,因为它真的是“为了人类的潜能和世界和平”可践行的教育。我也会一直追随蒙台梭利的脚步踏实前行。

最后我希望所有的成人

可以用发现的眼光真正的看见每个孩子;

我希望所有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孩子

可以做到他当下似乎还无法胜任的事情;

我希望父母们可以无条件的爱孩子接纳孩子

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作者介绍

郭慧老师

心元儿童之家教研总监

AMI0-3岁认证教师

AMS3-6岁认证教师

往期推荐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蒙氏教师在教室里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遇到蒙台梭利教育之后,我开始明白工作之于人生的意义

蒙氏环境中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蒙氏教室里6岁前的孩子学什么?——论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氏环境中的“感恩教育”

原来,这才是蒙氏教育中真正的“自由与规则”

蹲着工作的人—心元IC班老师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蒙氏娃是怎么养成的?

对不起,心元的老师不喂饭……

走,我们去心元的教室里看看

回复数字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心元儿童之家

专注于0-6岁婴幼儿教育,采用小班、混龄模式,聘用经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S(美国蒙台梭利学会)、MTPI(国际蒙台梭利师资培训中心)等机构培训的专业师资,践行蒙氏教育理念,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开设父母学堂、心元学院,通过读书会、公益讲座、工作坊、亲子游等多种形式,带动儿童父母和幼教同仁学习成长,营造“学习社群”。

--机构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前,我为自己和儿子选择了蒙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