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京保利春拍世人都爱丹萨替谁问
TUhjnbcbe - 2020/12/7 2:40:00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www.xftobacco.com/

西藏历史上的11至14世纪,是一个大师频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无以数计的高僧大德,他们犹如浩瀚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布满雪域高原。他们有的博学多闻,有的专修一法;有的著书立说,有的专务清修;有的创宗立派,有的专注民生。虽然他们各擅宗途,各有专精,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长,那就是都精通“工巧明”,都是谙熟佛教绘塑之事的艺术大师。因此,他们在推动西藏佛教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他们既是艺术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艺术的表现对象;他们表现着自我心中神圣的佛菩萨,同时也自信地表现着他们自己。他们以高度的民族自觉性和自信心重新诠释着外来的佛教,从而开创了一个西藏佛教艺术发展的崭新局面,开辟出一条佛教艺术民族化发展的道路,为西藏佛教和佛教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件作品表现的止贡·仁钦贝就是这一时期所出大师中的佼佼者,而作品本身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西藏艺术大师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浓郁的藏民族文化和审美特色。止贡·仁钦贝(-年),西康丹玛(今四川邓柯县)人,属居热家族,所以又称“居热大师”,简称止贡巴。自幼受佛教熏陶,9岁时便能为人讲经。后闻帕竹大师之名,前往求法。帕木竹巴住世时曾说:“我的邓萨替寺将由一位十地居士来住持。”这位十地居士就是止贡巴。止贡巴依止帕木竹巴只有一年零六个月,但上师将一切教法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像一个瓶子里的水注入另一个瓶子一样。帕木竹巴圆寂后,止贡巴曾多方参访学法。25岁时受比丘戒。至年,受请住持丹萨替寺,但三年后便辞去职位。之后遵师遗嘱前往羌塘地方修行弘法。年年届37岁时至墨竹工卡的止贡地方,建止贡提寺,止贡巴名字即由此而来,而他所创教派也得名“止贡噶举派”。门下弟子众多,遍及西藏、邬坚(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印度那烂陀和五台山等地。著作有《直贡之五百观点》、《小五百观点》等。

世人都知道止贡巴是帕木竹巴的大弟子,是止贡寺和止贡噶举派的创始人,殊不知他还是丹萨替寺圆寂住持舍利灵塔的始创者。有两条材料为证:其一,《止贡法嗣》记载:“至尊(止贡巴)虽住直贡,但仍关心着邓萨梯寺。此时诸空行母把围绕在九尊主神的二千八百天众用马尾毛迎请到至尊眼前,于是至尊铸造了众生怙主帕木珠巴的金铜吉祥灵塔。从此就有了铸造吉祥灵塔的传统。”(该书第71页)其二,《直孔替寺简介》记载:“------聂尼巴心之所依——约四楼高,二千三百余尊众神围绕,金铜华盖上有胜乐五本尊坛城的“塔巴舍利灵塔”,聂吉巴所建的多门佛塔,贡噶仁钦的心之所依自显至尊仁钦特征的“热那咱列瓦”多门灵塔。这种吉祥多门灵塔风格,不同于善逝八塔中的吉祥多门塔,是至尊仁钦贝独创的一种特殊的建筑佛塔风格,除了在帕珠丹萨替寺和直孔替寺外,别的寺庙里是见不到的。”(该书第11-12页)止贡巴创造了丹萨替寺第一座舍利灵塔,自然他也是丹萨替造像风格的创始人。现在世人都倾慕于丹萨替造像的壮美之风,但对其始创者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免让人哀叹!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尊造像的特点。上师头现发根,发际线规整平齐,尤其是耳旁鬓角部位转折僵直、棱角分明,是早期上师造像的突出特点。脸庞方正,双目平直,双唇肥厚,面带微笑,面容慈善,表情生动,如同上师真实再现。脖颈处刻有三道蚕节纹,显示上师法相庄严,具有佛陀一样的相好特征。躯体伟岸挺拔,肩膀圆实宽厚,四肢粗壮有力,凸显出大师非凡的气质。上身着僧坎,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薄透贴体,躯体起伏变化尽显无遗。袈裟上以连珠线间隔出均匀的田格纹,保留了印度传统福田衣的特色,象征大师广种福田、修为广大无边。袈裟的领口、袖口和小腿处各有一道宽大的衣边,上面刻画出精美的缠枝莲纹饰,颇具时代特点。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双腿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如同佛陀成道时的姿势。手足大而肥厚,手指和脚趾刻画生动逼真。莲座造型宽大,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双层莲瓣饱满有力,上下对称排列,做工精美,装饰讲究,远非一般造像可比。莲座下装藏保存完好,底部有铜板严实密封,封底板中央刻有精美的羯磨杵图案,使其继续保有宗教灵性和加持法力。

通观此像的整体与局部,可谓造型完美,风格壮伟,雕刻精细,形象生动,体量高大,气势非凡,充分表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风范。从其雕刻技艺和艺术表现来看,应当来源于丹萨替寺或止贡寺,出自一位雕塑大师之手。因为它的全身多处表现出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如伟岸的身躯、圆实的肩膀、壮实修长的四肢、亮丽悦目的鎏金、大而肥厚的手足,饱满宽肥的莲花瓣等,无不散发着丹萨替造像迷人的艺术光芒。尽管此像背后没有出现连接舍利灵塔的铜柱装置,不能归为丹萨替寺舍利灵塔上供奉的佛像,但我们不能无视其鲜明的风格体现,不能将它排除在丹萨替风格之外。现在不断有缺乏铜柱装置的丹萨替风格造像现身市场,已提示我们在时空上需要拓展对丹萨替造像风格的认知,不能局限于14世纪和丹萨替寺这一狭隘的时空范围之内;而事实上历史上的丹萨替造像的影响远远地超越了这个范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像的定名。止贡巴的艺术形象,现在国内外出版的佛像和唐卡图录上公布不少,但它们都没有可靠的依据。目前可以确定止贡巴身份的造像仅有一尊,即收藏于止贡寺的一尊合金铜止贡巴像。该像头戴博多帽,面部有泥金,面形圆润饱满,五官端正清晰,结跏趺坐莲花宝座上,莲座的下沿刻有藏文铭文,标明了该像的真实身份即止贡巴。将此像与之相比,不难发现二者酷似一人,同时联系其艺术品质考虑,我们认为此像表现的正是止贡寺和止贡噶举派创始人止贡巴。反而推之,如果仅为一般的上师,不可能如此精雕细琢,施金敷彩,踵事增华,追求如此完美的艺术表现和高度。

丹萨替造像出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丹萨替寺,是丹萨替寺祖拉康大经堂内供奉的历代住持舍利灵塔上供奉的佛像。历史上丹萨替寺共建造了十余座舍利灵塔,大多为铜镀金塔,少数为银塔。年由于丹萨替寺遭到毁坏,这些舍利塔无一幸免,但难得的是留下了少量的塔身构件,主要是佛像和一些带有佛教雕刻的残件。年意大利学者图齐首次发现了丹萨替寺舍利灵塔及其精美的雕塑,并于随后公布出来,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外学者又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于是一种重要的西藏佛像艺术风格——丹萨替造像风格被确立出来,而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丹萨替造像也逐渐浮出水面。近年来,丹萨替造像以优胜特质成为国内外佛像艺术圈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行家青睐、藏家追捧的佛像艺术品种。此次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推出的这尊止贡巴像是一件丹萨替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值得大家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保利春拍世人都爱丹萨替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