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十点书店
主播
“声夜报社”主创?沙漠之狐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期知识音频
点击文章中的打卡签到,每天都可以参与学习打卡,分享学习心得。成长的路上,我们相互作伴。
每周天,我们一起聊趣味文化,成为有趣又有料的人。
书店里的生活大学,我们聊聊胎教。
大概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胎教就是中国孕产保健市场的重头戏了,几乎每本写给孕妇的国产图书都会介绍它,从未尝试胎教的孕妇少之又少。而且,绝大多数胎教产品都喜欢自称是西方科学研究的产物。
被胎教文化大力推崇的莫过于莫扎特的音乐,但实际上,西方却鲜有胎教这个概念,英语里表示胎教的单词是直接从韩语音译而来。
而韩国虽然有自己的传统胎教理念,但主要思想均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也就是说,胎教实际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
早在汉代,《大戴礼记》就曾引用汉代失传的文献《青史子》的记载,阐述了周王室的胎教理念,即要求朝臣必须用最正统的礼仪侍奉怀孕的王后,因为此时侍奉王后就相当于侍奉太子。
汉代刘向的《列女传》也有记载,认为文王之所以贤明,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端正了自己的举止,实施了正确的胎教。
在古人看来,外界的礼乐声光都能影响到胎儿未来的智力品行,孕妇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见闻、情绪、言行甚至思想才能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
这种观念和现代西医理论显然没有什么关系,但却深深影响了中医相关理论的确立。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礼、巫、医在学术上使用的往往是同一套理论体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中医著作《胎产书》,就表达了这些相似的观点。这本书提出,要提高胎儿出生后的素质,就必须施以严格的胎教,妇女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否则胎儿会由于“见物而化”,导致外貌、智力、人格等等受到负面影响。
不难看出,现代的“音乐胎教”和“语言胎教”,和此时的中医胎教理论几乎一样。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的实验结果确实证明胎儿能“听到”外界播放的音乐,甚至能“看见”微弱的外界光照。
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声光效果,能对胎儿的智力发育起到良性作用。
对胎儿而言,一段莫扎特的音乐,或一段激情澎湃的诗词朗诵,恐怕只是一阵嗡嗡的噪声。
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已经有超过人坚持打卡!点击下方『打卡』按钮,了解打卡?你已经比别人多学了个知识点
点击图片,即可回听往期知识
anchor
主播沙漠之狐
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配音的小透明。用声音传递情感,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新浪微博:狐狸爱C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