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任胎教有功,周文王圣德卓著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胎教,莫过于《周室三母》中的太任。书中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以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意思是说,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时,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不说傲慢自大的言语;睡眠时正直卧姿,讲求坐姿与站姿,绝对不歪斜身体。她的胎教相当成功,其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在幼年时即圣德卓著,不但品行端正,还有相当好的学习能力,只要能知道一,便能习得百。后人们均认为是太任的胎教有功。
2
汉朝重视胎教,对孕妇要求严格
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在《新书》中写道:“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刘向所著《烈女卷》亦云:“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由此可知,汉朝对于怀孕妇女的要求相当严格:睡眠不可侧卧,必须正直地平躺;坐与站立皆需正直身体;不吃味道奇怪,切割不正的食物;不看,不听淫邪的事物;笑的时候轻柔,即使有怒气也不得口出恶言;夜晚时朗诵经书予腹中孩儿。如此胎教,孩童将来必会是一名行为端正,才德兼备之人。
3
古医书:音乐安定孕妇心神
古代医书《医心方-求子》一书中所条列的胎教事项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阪,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禁止事项繁多,其严谨可见一斑。
除了诸多规范,《医心方-求子》书中也建议孕妇可以“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净。”这方面倒和现在的音乐胎教有些相似,不过这里的音乐并非是直接影响胎儿,而是安定孕妇的心神,以母体的精神影响胎儿,可说是相当科学的作法。?
4
古代父母重身教,德育始于妊娠
从这些记载和故事看来,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视“德育”,从怀胎十月开始,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胎教,让胎儿在最纯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
现代的父母大多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或崇尚自由发展;很少父母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约束是八股,不实际。其实纵观古人的经验,道德教育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孩子带来出色的学业,也能令其拥有傲人的才华。品行正直之人,能够专注于学习,不被声色所诱惑;在兴趣的学习上同样能够从一而终,不会半途而废。若看得近一些,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即使不是菁英,也会是维持平和社会的推手。
当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才能、成绩样样比别人强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除了金钱与名利之外,到底还要给孩子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或许从古人的胎教智慧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古人十分重视知识涵养及形景的感化对胎儿的影响。隨人巢元方的《从诸病源候论》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困惑而变......欲子美好,宜配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而明代医师万金认为:“自妊娠之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能闻其言,目不能视恶气......如此生子容貌端庄,德才过人。”
清代,康有为还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创见,选择适当地点,条件对孕妇进行胎教的培训,并且强调孕妇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言行对胎儿的影响。
母子间心心相印,脉脉相通,是互为一体,互相影响的,形景感化对胎儿是有影响的。所以准妈妈应多寻找一些有情趣的活动和爱好以丰富自己的孕期生活。
第26届养正胎教公益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