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1)原文: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当以因果报应,为先入之言。使其习以成性,庶后来不至大有走作。此诚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四九
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而惯,且无论无天姿、无善教,即有天姿、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与《大学》欲治天下国家者,必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起,同一旨趣。此儒门教人希圣希贤之无上秘诀。舍是而求,皆其末耳。六二
为今之计,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女子虽不必令其造大学问,断不可不识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识字通文理,则所生子女,便易为学矣。)每一块纸方,只写一字,不可两面俱写。若两面写,则便同记口歌矣。日限几字,每日将认过熟字,又须遍认一二过。不上年余,便认许多。后读书时,凡读过者,通皆认得,不致有只记口歌之弊。凡彼力能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如洒扫、执侍等)。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撒五谷,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损寿等义。倘再如此,定遭扑责,决不放过。如此则自能俭约,断不致奢侈暴殄。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面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已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六二
论家庭教育(1)白话译文: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必定从严整家规开始。一个家庭将要败落,必定从家规颓废开始。想让子弟成人,必须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遵守一定的法规原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开始,这是必然的道理。现在如果想从省事省力的地方着手教育,应当以因果报应的道理作为他的启蒙教育,使他习惯成自然的性情,但愿孩子将来为人处事不至于有大的偏差。这确实是挽救世道人心,救化导民众、齐家教子第一等的妙法。四九
子弟的成就,唯在于家教。凡是子女,必须从小用孝、悌、忠、信、勤、俭、温、恭等道德教导他。等到他长大进入学校读书,方才有受利益的根基。倘若从小任性娇惯。暂且不说没有天质,没有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即使小孩有天姿,并受很好的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文字工人,儒门的败类罢了。世间有些人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仗着这些小聪明,用来毒害众生智慧,毁灭真正的道义。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从小没有家教,以良好的道德作为启蒙教育!周文王先以身作则给妻子作榜样,再成为兄弟们学习的典范,来治理好家庭,进而统御国家。与《大学》中所说的:想要治理天下国家的话,必须从格除私欲、显明良知、真诚心意、端正内心做起,是同一个宗旨趣向。这是儒家教导人们仰慕圣人品德,效法贤哲作为的无上秘诀。舍弃这个根本法则来求成就圣贤之道,都只是枝末的技能啊六二
就现在来考虑,子女应当在会说话,懂人事的时候,就让他在家庭中先学认字。(女孩子虽然不必定要她做大学问家,断然不可以不认识字,不通文理。母亲尚且应该胎教子女。如果认识字,通文理,那么所生的子女,就容易教他学习了。)每一张的方纸,只写一个字,不可以两面都写。如果两面都写,就如同记诵口头儿歌了。每天限定认几个字,每天将认过的熟字,又必须全部再认一二遍。不到一年,就会认得许多字。后来读书的时候,凡是读过的字,全都认得,不会有只记得口头儿歌的弊病。凡是小孩力所能做的事,必须让他常做,培养勤劳美德。(如洒水扫地,拿物侍奉等)凡是饮食衣服,不要太华美。只要他抛弃丢撒五谷食物以及损坏器物,无论东西的贵贱轻重,必须告诉他来之不易,以及折福损寿等义理。倘若他再这样做,定会遭到杖打责罚,决不轻易放过。如此他长大后自然能够勤俭节约,断然不至于奢侈浪费。到了能够读书的年龄,就将《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令他们熟读,为他们顺着字面来加以讲说。他们的日常行为,符合善的地方,对照这二本书中指出的善加以奖励。行为如果不善,对照这二本书中指出的不善,而加以责罚。(彭二林居士的家族,是江浙一带的科举冠军,历代以来,都遵行这二本书,他的家里,状元很多,然而都是终身守持这二本书不改。)如熔金倒入模器,如流水围有堤防。哪有金不能成器具,水仍旧横流的道理呢?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根基就在此处。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讲,想要具备完美的人格,除非天资高过孟子以上的人才可能做到。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不可以马上进入现在的学校。应该联合几个家庭,请一位文才品行兼优,深信因果的老师,令孩子们先读《四书》以及《五经》。等到他们学业已经有几分成效,凡是文字道理,都不被邪说俗论所迷惑了。然后让他们进入现在的学校,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闻。不致于举动与时代乖离,没有路途上进啊!能够这样,那么有天姿的孩子,长大自然能够有所作为。没有天姿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穷困时修养身心;显达时兼利天下,自利利他,实不超出这些老僧常谈的话。六二
原著:印光法师
白话翻译:圆涛法师
恭诵:王勇
集数:共32集
出品:佛教导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