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i粥的教育反馈:
开篇系列《孩子学英语,家长经常犯几个错》
欢迎你留言区提问,有问必答。02问:
中国娃学英文,真能当母语学吗?
这两年,很多人都在提倡像母语一样给娃启蒙英文。
具体的做法有,胎教的时候听英文儿歌,出生就开始读英文绘本,3岁给娃报英文班,6岁之前让娃考KET。
最后这个不夸张,早早培筛选的简历里,经常会看到牛娃提供这项成绩。但要注意,早早培是超长儿童选拔,简历需填报智商,以上才有准入权。
OK,说英文。
大部分家长在还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发现,英文没有成为母语的迹象。除非孩子从小在沉浸式的英文环境里,比如家庭成员使用英文,上国际幼儿园,找个菲佣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中国孩子除了有以上家庭条件的,就没有办法用母语的方式去进行英文的学习,英文对他们来说就是“外语”。
注意,这几年有一个概念是二语习得法,大家就觉得咱可以像二语一样学也行啊,但现实是咱学英文都不能叫“二语”,就是纯外语。
先说什么是二语。
二语,就是secondlanguag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和母语同时在使用的“官方语言”。
像是新加坡、印度,英语是其官方语言中的一种,生活、教育、职场,甚至正式场合都会大量使用英文。这种有成熟的英文使用环境的,才能算“二语”。
因为我们官方语言只有中文,所以英文和其他小语种对我们来说,本质是一样的,都算foreignlanguage,也就是“外语”。
二语和外语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
之前很多英文老师说,我们教孩子用的是“二语习得“,从我们为孩子创建的语言学习环境来说,顶多是类“二语习得”法。
早期大量的英文输入没有问题,家长可以为孩子充分搜刮全网的资源,音频、动画、书籍、视频等等,但孩子并没有太多使用英文的机会,而且英文在中国的学习量表,还是以考察知识点为主,而不是考察应用。
因此,纯粹的“二语习得”缺乏环境,也缺乏考试能力。
中国孩子学英文,需要更精细的拆分出每一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项目,以及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英语启蒙期
启蒙期一定不要去学规则,尤其是跟着老师去学习。
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更趋于自我吸收,过度强调学习方法会损伤孩子学英文的兴趣。我有一个朋友,3岁上外教课,上课的时候中教管理非常严,不让孩子去厕所,现在娃9岁了还是很抗拒外教学习。
启蒙阶段主要练孩子的“听”,通过听的方式去来进行输入的这种积累,孩子即便说有一点输出,那都是在模仿,所以不要跟中教去来学,因为中教无论表和发音,都可能存在不少的问题。
启蒙期,是我们家长这一代人学英文最缺的部分。所以除非是天赋异禀或付出超人的努力,我们很少有人能把英文变成一种语言能力。
学术英文阶段
启蒙完毕之后,进入到真正的把英文作为学术的工具学习的时候,就要跟着中国老师去来学习了,以学习外语的方式学习学术英文。
所谓的学术英文包括哪些?
比如说我们说的学术词汇,这学术词汇就是凌驾于整个的这种常见词汇,包括沟通用词汇等等之上的,我们不那么常见,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那么用得到,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比较用得到这些词汇,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高级语法。
所谓高级语法是你无法通过语感、或者无法通过沉浸式的学习而自然习得的东西。
比如说时态语态,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等,这些东西其实它都叫做高阶语法。高阶语法是必须要通过“学习“才能够习得。
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学习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知道他如何去来进行匹配。
跟外教学语法,就是一个悖论。因为他们都是以母语的方式学习英文的,小时候学习靠得都是“沟通的欲望“,时态语态都是自然习得,很少能把这些东西提炼清楚交给中国的小孩。但中国小孩学英文,除了能力,还要考试,所以语法就变得很重要。
国际学校转公立的孩子,英文要补习,就是因为语法没有经过专项的训练,考试拿不到分数,很悲催。
不接受家长用“英文是培养能力“抬扛,只要你要在国内走体制内升学考试路线,这就是必须品。除非你直接送娃去国外读书。
词汇量差不多的输入的时候,外教转中教,开始系统性的外语学习。
我们所谓的这个单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秒反应,这样叫做“熟练掌握“。但一般来讲,从唐老师之前做的测评来看,启蒙完毕的孩子词汇量基本是大几百。
这些单词不需要会写,听到直接反应就可以了。
注意一下。
启蒙期都是听的输入,到了学术英文是个抽象概念和体系的学习了,所以我也不建议特别早进入到这一部分,因为很小的时候孩子在他的对于抽象概念没有办法理解那么深,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的前提下,你让他去来做这些或者说学这些东西,我觉得也不是特别靠谱。
本篇内容,致谢我的朋友—搞外语教学多年的唐宁老师。
↓↓↓-相关阅读-↓↓↓
01问:上外国语学校,英文就不用课外补了吗?
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顺义妈妈”一词始作俑者。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