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耶鲁大学和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1]。他们利用患者的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在II期临床试验中,所有13位接受自身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的患者六个月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证明了使用单次间充质干细胞(MSC)静脉内输注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在治疗的几周内,超过一半患者的关键功能(例如走路和用手)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在II期临床试验中,有13例有持续的、非穿透性的脊髓损伤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的静脉输液。输注六个月后,13例患者中有12例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在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之前被分类为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等级(最严重)的6名患者中,有3名改善为B等级,2名改善为C等级。2名B等级患者改善为C等级或D等级。
作者还强调指出,有5名C等级的患者在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一天达到D等级的功能状态。所有患者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6个月与输注前相比,采用脊髓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ISCSCI-92)和脊髓独立性评估(SCIM-III)的进行了评分,均显示了功能改善。
该研究方案基于日本制药和医疗器械局提供的建议。目前,该试验已在日本医学会(JMA-IIA)上注册。
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就直接医疗费用以及经济生产力的损失而言,也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
这项研究表明,静脉内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是安全可行的。为这类患者使用该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功能改善提供了证据。
治疗瘫痪——14年后的再次站立14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陈双喜四肢瘫痪,被诊断为C4-6节段脊髓损伤,T4节段平面以下完全四肢瘫,也就是俗称的“四肢瘫“。
做了C4-6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他的双腿依旧不能行走。从此往后,冷冰冰的轮椅代替了他的双腿,并且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作为一个人,他感觉丧失了尊严,过得十分痛苦。在尝试了康复、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无效后,年8月,陈双喜慕名找到戎利民教授,开始接受干细胞治疗。
年8月18日上午,在医院骨科病房里,卧床14年的64岁老人陈双喜,终于能双脚落地,在支具辅助下缓慢的迈开脚步。?
如今陈双喜不再需要尿不湿和通便药物,不用别人的帮助也能照顾自己大多日常,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治疗。
迄今,戎利民教授团队已为22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治疗,其中75%的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情况得到改善,已经能自行排便。
未来展望
近年来,
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代表的一系列干细胞治疗手段因其广阔的治疗方向、不错的临床表现、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