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期绿色六小预防春夏季传染性疾
TUhjnbcbe - 2021/8/18 8:17:00

编辑:刘微露

预防春夏季传染病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由于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雨水增加等因素,又到了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为有效控制春夏季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我们特向家长朋友宣传春夏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及其特征。

春夏常见传染病

1.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3.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5.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脑膜炎双球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7.小儿荨麻疹

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打疫苗

校园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勤洗手

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

3.勤清洁

经常打扫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通风

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家里每天要开窗通风。

5.勤观察

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6.吃熟食

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春夏季节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共同努力,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心小学

.6.9

六横镇中心小学

尚德博学求是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期绿色六小预防春夏季传染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