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无论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预后情况的评估等,影像学检查都能发挥它相应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范围较广,天天师兄这里主要谈及X线、CT、MRI,这些检查各有优势,各自的价格、检查流程等均不一样,这就决定了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而开具影像学检查申请单的主要是临床医生,因此从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大限度的利用影像学检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准确全面的诊断疾病等多个角度来说,临床医生都要学会开具合理的影像学检查申请单。
我们先来了解各个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
X线和CT: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存在密度、厚度的差异,当X线透过人体各组织时,它们对X线的吸收程度会不一样,由此形成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对比,在图像上有些黑、有些白,用密度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X线形成的图像是重叠图像,CT形成的图像是断层图像,因此从诊断的角度来说,许多情况下CT是优于X线的。
MR:
人体绝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水的组成中又有氢原子,MR就是用无线电射频脉冲去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引起氢原子共振并吸收能量,当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我们通过一定的装备能接收这部分能量,而不同组织的氢原子含量、氢原子所处环境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吸收和释放的能量就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对比,在图像上有些黑、有些白,用信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应当正确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骨头问题:
首先可以选择平片,经济实惠、快速方便,又能初步的诊断,比如下图这个很典型的多发、花瓣样高密度影,可以直接诊断——滑膜软骨瘤病。
随后进一步检查可开具CT检查,一般还可在申请单加上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医生更直观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下图是一个CT的二维多平面成像,患者是躺着横断位扫描的,冠状位、矢状位是利用螺旋CT技术后处理出来的,展示了colles骨折。
若是骨折后复查的患者,比如内固定的位置、内固定取出术后等,平片基本已经足够了。
观察骨头这种“硬”的东西,CT比MR要好得多!不是越贵的就是越好的哈。你看下面这个骚的一逼的图能看啥?就只能看到骨头被一个东西给吞掉了、但是CT一定能很好的看到骨质破坏情况,这个23岁的患者是一个骨肉瘤。
软组织:
涉及到肌肉、韧带、神经、脊髓、半月板等与骨科相关的问题,MR是最佳的检查手段,MR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是最高的。像现在大家都喜欢跑步,小鲜肉这个年纪长期跑步积累的损伤现在导致膝关节半月板出现问题还是蛮多的。
MR具有多个序列,T1WI、T2WI、DWI、ADC、压水、压脂等等,对病灶可以诊断的信息就更多。下面这个图在右大腿内侧的类椭圆形病灶,MR清晰显示,并通过T1WI的高信号(与周围脂肪信号一样)、T2WI的稍高信号、压脂后的低信号,单纯一个平扫就能很明确的诊断出脂肪瘤。
CT和MR一般是协同使用的。比如椎间盘突出的患者,CT可以更好的观察骨质情况,MR可以更好的观察脊髓受压损伤的情况。
一些骨骼肿瘤,CT可以观察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一些椎小关节,MR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