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文看懂颈椎病内附视频
TUhjnbcbe - 2021/11/20 20:40:00
颈肩部疼痛最为常见的骨骼肌肉疾患之一,指的是引发颈肩部疼痛的颈椎、神经和软组织疾患的统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35~60岁为高发年龄。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强度的增加和互联网生活模式的转变,患者数迅速增加,呈年轻化趋势,且病种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来讲讲颈椎病:

01

颈椎病的定义和病因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指颈椎间盘和椎体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年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发病率更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各结构退变最为关键的因素。普遍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或称二级原因),引起颈椎退变还有很多一级原因:

(1)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使得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筋膜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负荷状态,极易造成被牵拉的筋膜及肌肉缺血,产生代谢产物,后者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2)异常力学因素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之一。颈椎生物力学改变,引起椎间盘的生化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椎间盘细胞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并介导椎间盘组织中血管及神经的长入过程,引起椎间盘退化产生。

(3)生理学、炎性因子及营养通路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椎间盘退变过程,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颈痛的产生。

02

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40%。主要症状包括:后部和肩背部及上肢出现疼痛、麻木,轻者仅为隐痛、麻木及酸胀不适,重者为阵发性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向前臂和手指放射,伴有触电样麻刺感,受凉、咳嗽及用力时加重;常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欠灵活等症状。查体可见颈椎肌肉紧张,活动受限,棘突,压痛,臂丛牵拉等试验阳性。

(2)脊髓型颈椎病约占10~15%。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病初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走路踩棉花感;逐渐至行动不便,严重时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可有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不能提重物,手部精细活动欠灵活。感觉障碍多与病变水平不符,出现痛觉、温度感觉与触觉的分离性感觉障碍。查体可见下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屈颈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10~15%。眩晕是此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或模糊、恶心、呕吐、耳鸣等。常于头转动时发生,多突发性起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少部分患者在头部旋转或屈伸时猝倒。

(4)交感型颈椎病占10~15%。此型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头晕,多在枕部,为持续性隐痛,也可为偏头痛,常伴有头晕,视力模糊,眼窝胀痛、流泪,耳鸣,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疼痛,周围血管扩张或收缩,四肢潮热或怕冷,偶伴有恶心、呕吐。

03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X线、CT或MRI(核磁)是专业的辅助检查手段。颈椎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综合评估诊断。

04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一般情况下,疼痛轻微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休息,针对性的理疗、功能训练,症状可缓解或自愈。如果疼痛明显或治疗后加重,急性期采用消炎镇痛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消除炎症刺激作用,后采用颈椎牵引、生物力学调整及主动运动训练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综合治疗方案。若存在明显器质性结构改变,可考虑行微创手术治疗。

(1)颈椎牵引

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具体的机制主要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突出的颈椎间盘回纳,是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展从而达到抑制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方式主要分为:器械牵引和手法牵引。

(2)物理因子治疗

包括超短波疗法、低频调至中频电疗法、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等,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粘连,消除神经根水肿,扩张血管,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3)冲击波治疗技术

冲击波作用于肌肉组织,能促进血管生长和增值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状态,从而缓解疼痛。冲击波是一种非侵入式疗法,只针对病变部位起作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具有物理机械作用、组织粘连松解作用以及剂量积累效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科学的疗法。

(4)整脊(俗称正骨)

包括传统徒手整脊和现代器械整脊,其中器械整脊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可快速减轻疼痛,疗效较为持久,已成为临床康复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

(5)功能训练

加强训练肌肉力量,肌力得到增强后,颈痛可明显改善;应用筋膜释放技术、肌肉松弛技术及肌肉牵拉技术等环节对侧肌肉紧张,使双侧肌肉保持动态平衡。进行姿势矫正训练、动作训练及整合型动态运动训练等全身性训练,并应用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等技术,加强感觉冲动的传导,促进本体感觉,可有效改善疼痛不适症状,从根本上增强机体自我保护机制。

(6)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口服止痛药,头晕明显者给予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的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也可采用中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减轻神经根水肿和止痛的作用。

(7)中医治疗

针灸、推拿、拔罐、点穴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肌肉不适。

内容来源:康复医学系列丛书-疼痛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黄国志

特别提示:如上内容为医学科普文章,图片仅为示意,患者切勿直接模仿,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治疗!

黄国志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擅长脊柱疼痛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说明:“慧复健康”是北京慧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康复业务协作平台,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跨机构、跨学科的一站式、个性化、全周期最优康复路径。我们的理念是践行价值康复,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案例来教育患者提升康复认知和决策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看懂颈椎病内附视频